分论坛精彩回顾丨中国古代典籍外译与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四)

来源:中国文化译研网

作者:

2023-10-25

北京时间20231021日下午1418时,世界汉学与中国学研究大会分论坛“中国古代典籍外译与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 成功召开,线上线下有来自国内众多高校的专家学者、硕博研究生与会。山东建筑大学刘立壹教授、黑龙江大学冯莉教授担任主持人,武汉大学赵鸣副教授、安庆师范大学李金梅副教授分别评议。

 

上半场发言

 

发言人:冯莉(黑龙江大学)

题目:《宇文所安<文心雕龙>译作中“文”概念英译表达策略考察研究》

黑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冯莉在以《宇文所安<文心雕龙>译作中“文”概念英译表达策略考察研究》为题的发言中指出:宇文所安的《文心雕龙》英译作品是深谙中外文化、理解“中国故事”的典范,跨足多个领域,忽略其中任何一点都无法全面理解其在中华典籍翻译与国际传播中的深远影响。冯教授分析了宇文所安英译中的10种“文”的翻译策略,并揭示了这些翻译策略是宇文所安深刻理解汉语骈文文体中不同音节结构的词汇语义和句法的产物,使中国文学理论在英语中得以合理表达。


发言人:王晔(南开大学)

题目:《后现代语境下中国古典名著在俄罗斯的经典重构》

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王晔在以《后现代语境下中国古典名著在俄罗斯的经典重构》为题的发言中指出:一国的文学经典要“走出去”,须先摆脱单一文化视角的局限,经受全球多元文化“他者”眼光的审视。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下,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只有通过革故鼎新,才能找到中国故事的国际化表达,更易被域外受众理解和接受。王老师通过分析了《聊斋志异》等中国经典在当代俄罗斯的传播特点,从多个方面,探讨中国文学经典域外重构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发言人:李金梅(安庆师范大学)

题目:《北美明清小说“读法”英译的叙事转向与理论建构》

安庆师范大学副教授李金梅在以《北美明清小说“读法”英译的叙事转向与理论建构》为题的发言中指出北美学者对明清小说评点中的“读法”翻译具有从以实物直译向叙事转变的特征,逐渐倾向于以西方的narrativenarration翻译小说评点中的“叙”字。李老师详细分析了其中原因,并认为在西方叙事理论的观照下,北美学者借用叙事一词阐释明清小说评点中表达诸多美学思想的概念,从而在批评话语方面建构了明清小说评点的理论性。


发言人:范大明、吴秀兰(湖南工学院)

题目:《明末清初基督教与墨学的比较和会通》

湖南工学院范大明、吴秀兰副教授在以《明末清初基督教与墨学的比较和会通》为题的发言中指出明清之际西学与中国近代思想演变之间存在密切联系。这关系不仅在知识领域表现,还影响了中国的本土思想。这互动关系深刻,涉及中西文化核心,塑造了中国近代学术。一个例子是基督教与中国墨学复兴思潮。思想家王船山将基督教士与墨学者相提并论,表明基督教与墨学有相似之处。这暗示着中西文化交流早在明末清初时已经开始,在此期间,利玛窦确立了适应中国文化的传教策略,附儒、补儒、超儒的耶儒比较成为主导。基督教与儒学的研究成为文化交流领域的重点,涉及耶墨的比较和会通。


发言人:马莉(扬州大学)

题目:《18世纪欧洲法语期刊对中国典籍的传播》

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马莉老师在以《18世纪欧洲法语期刊对中国典籍的传播》为题的发言中指出18世纪以译介的方式进入欧洲的中国典籍数量众多,但译介不等于传播。耶稣会士的译文手稿的出版、译本获关注程度、阅读过这些典籍的人数都是中华典籍对外传播研究中难以回避的问题。发言指出:在十八世纪,纸质媒介领域对中国典籍的传播以及期刊在构建和传播一个远方国度形象中的占据了不容忽视的角色。


发言人:赵曼(南开大学)

题目:《从宋诗出发,传宋绝而去——英国汉学家菲利普·华兹生宋朝绝句新译研究》

南开大学在读博士赵曼在以《从宋诗出发,传宋绝而去——英国汉学家菲利普·华兹生宋朝绝句新译研究》为题的发言中指出英美汉学家英译中国古典诗已有六世纪,其中英国汉学家菲利普·华兹生专攻宋代文学作品,另辟蹊径于宋朝绝句,其译本极具代表性,其研究为向英语世界移植新的绝句形式,以及向英语世界读者展示宋诗的别具特色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发言人:秦岭(南开大学文学院)

题目:《汉诗外译研究之活水:关于日本汉文训读法是否为翻译的再思考——以<静夜思><秋叶闺情>为例》

南开大学硕士研究生秦岭在以《汉诗外译研究之活水:关于日本汉文训读法是否为翻译的再思考——以<静夜思><秋叶闺情>为例》为主旨的发言中指出:训读是日本古代汉学家在阅读汉诗汉文时采用的独特的方法,中国学界对训读是否属于翻译研究一直存在争论。秦岭通过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做出分析,认为国内的翻译理论研究学界一直较多以英语等欧美语言译文作为研究对象,缺乏对日语训读等其他翻译的关照,得出的结论缺乏一定的普适性。

 

发言人:刘悦(青岛科技大学)

题目:《说唱文学<香山宝卷>伊维德英译研究》

青岛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刘悦在以《说唱文学<香山宝卷>伊维德英译研究》为主旨的发言中从深度翻译的视角下,描述了伊维德宝卷英译本的副文本对重现原文信息,帮助读者理解原文,促进跨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功能。发言指出:相关译文综合运用了多种深度翻译策略,促进了中国民间宝卷在英语世界的翻译与传播。

 

下半场发言

 

发言人:刘立壹(山东建筑大学)

题目:《儒耶冲突脉络中的花之安<孝经>英译》

山东建筑大学刘立壹教授在以:《儒耶冲突脉络中的花之安<孝经>英译》为主旨的发言中指出花之安为考察中国人的孝道观念而英译的《孝经》似乎力图呈现出一部忠实的学术性的译本,但实际上译者通过各种误读误译,把《孝经》建构成一部完全服务于中国帝王统治的“工具性文献”。译者在晚清耶儒对立冲突的脉络中翻译《孝经》,突显了耶儒的对立。花之安《孝经》译本以其鲜明的诠释特点,在《孝经》外译的谱系中占有独特的地位。


发言人:赵鸣(武汉大学)

题目:《18世纪入华耶稣会士钱德明法译<孙子兵法>初探——以序言及<始计篇>为例》

武汉大学副教授赵鸣在以《18世纪入华耶稣会士钱德明法译<孙子兵法>初探——以序言及<始计篇>为例》的主旨发言中就钱译本序言对《孙子兵法》的评介及《始计篇》中军事术语的翻译策略及语篇翻译特色等展开评析,并参照20世纪中叶以来其他代表性法译本,对钱译本细节予以校订。法国入华耶稣会士钱德明所撰《中国军事艺术》核心内容是对《武经七书》中四部的评介与翻译,是中国兵书在法国乃至西方世界的第一个译本。


发言人:李方木(山东科技大学)

题目:《<三藏小传><西游记>译介史上一篇佚文》

山东科技大学副教授李方木在以《<三藏小传><西游记>译介史上一篇佚文》为主旨的发言中将《三藏小传》回置入《西游记》海外英译的历史和文化语境,通过与波乃耶父子和吴板桥译本的对比阅读,分析王清福参与《西游记》海外传播的译介策略与文化影响。美籍华人王清福的《三藏小传》1885年刊于《大西洋》月刊,属海外华人在对象国内部使用异语主动对母国典籍进行译介的文化传播活动。


发言人:夏歆东(四川外国语大学)

题目:《译入与译出:三部Buddhist Bible的生成语境研究》

四川外国语大学夏歆东副教授在以《译入与译出:三部Buddhist Bible的生成语境研究》为主旨的发言中指出,上世纪三十年代出现了书名含有Buddhist Bible的英译佛经集。A Buddhist BIBLE The Favorite Scriptures of the Zen SectTHE TEACHING OF BUDDHA(The Buddhist Bible)A Compendium of Many Scriptures Translated from the Japanese以及A BUDDHIST BIBLE。比较这几部都冠以佛教圣经之名的译入译出版本,有助于反思当下的中译外事业,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文化的世界化。


发言人:施奥(广东科技学院)

题目:《<红楼梦>对外传播的编译之路——以王际真译本为中心的考察》

广东科技学院施奥老师在以《<红楼梦>对外传播的编译之路——以王际真译本为中心的考察》为主旨的发言中聚焦编译,以王际真195860回《红楼梦》编译本为基础,同时参照其192939回本与195840回本,从共时与历时两个维度,对《红楼梦》的编译历程进行了深入探究。研究发现,编译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编”和“译”,而是对二者作用总和的超越。


发言人:邱卓(陕西师范大学)

题目:《契机与误读——论传统道家经典的海外译介与接受》

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邱卓在以《契机与误读——论传统道家经典的海外译介与接受》为题的发言中指出构建世界文化共同体的时代语境使中华传统典籍在其外译过程中获得了全新的阐释契机。对传统经典的外译已不再局囿于单向度的语言信息传递,而转变为寻求思想系统与文化心理层面的与共鸣。以道家经典的外译为例,译者凭借高度的理论自觉对文本中具有文化根性的语辞语汇加以适宜的描述,这便有力激发出中西方两种文化范型的融通可能。


发言人:曾繁怡(北京外国语大学)

题目:《<道德经>匈译版本考证》

北京外国语大学硕士研究生曾繁怡在以《<道德经>匈译版本考证》为主旨的发言中指出邰谧侠于2019年发表的论文《<老子>译本总目》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匈译本。但由于统计译本的数量巨大,《总目》统计的匈译本条目中出现了一些纰漏,并且其内容也只涉及每个译本的最基础的信息。发言进一步厘清了《道德经》匈译本的情况,按时间顺序对现存的18个《道德经》匈译版本情况进行了考证和介绍,并对《<老子>译本总目》中出现的错误信息进行了勘正。


发言人:严雅妮(浙江师范大学)

题目:《深度翻译视角下的庄子养生哲学:以任博克英译<养生主>为例》

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严雅妮在以《深度翻译视角下的庄子养生哲学:以任博克英译<养生主>为例》为主旨的发言中指出任博克《庄子》全译本以译入语和译入语读者为中心取向,兼顾文学性与哲学性阐释,呈现出鲜明的深度翻译特征。发言以任博克英译《养生主》篇为例,通过文本辩读,将任博克英译本的注释与相关庄子经典注疏比对,发现译者在运用注释、术语表等策略在文本中重新建构文化语境,再现庄子哲学意涵的同时,借用深度翻译策略也使译者对庄子哲学的解读在文本中显身,让文本兼具学术性诠释《庄子》与开放性解读的特征。


评议人总结


主旨发言结束后,武汉大学赵鸣副教授、安庆师范大学李金梅副教授分别做评议。赵鸣副教授指出,各位老师、同学的发言十分精彩,研究领域广泛。李金梅副教授指出本场次发言的老师、同学研究领域范围广泛,包含儒、释、道三家,对文本的研究和文献综述细致入微。此外,对误读的关注和思考也极具价值。本次会议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报告精彩,讨论热烈,充分展示了近年来中国古代典籍外译与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的新进,将对未来海外汉学(中国学)学科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责任编辑:黄静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