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时间之间》作者分享会暨签售会在上海建投书局举行。青年作家、《时间之间》的译者于是和青年作家、译者周嘉宁作为嘉宾,同该书作者、英国作家珍妮特·温特森展开了对谈。她们从小说本身聊起,不断地拓展话题的边界,让我们了解了温特森在近些年来全方位的变化及她当下的生活态度和创作理念。
2017年5月12日晚,中国作家路内与澳大利亚作家杰拉尔丁·布鲁克斯在侨福芳草地中信书店对谈。这是朝内166文学公益讲座的第21讲,也是纪念澳大利亚文学周十周年庆典活动活动之一。
改革开放近40年,随着外国文学作品和文艺理论的大量引进,我国外国文学研究数量和质量稳步提升,同时,研究的国际化倾向日益浓重。从新批评、神话原型批评、精神分析、结构主义、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到解构主义、后殖民主义、文化研究、族裔批评、生态批评等,我们在研究理论、方法、问题、视野、立场上亦步亦趋紧随在西方文艺理论和文学批评之后。
5月18日下午,澳大利亚“国宝级”作家托马斯·基尼利(ThomasMichaelKeneally)携《辛德勒名单》现身上海思南读书会,与读者分享小说背后的故事。 自1964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惠顿某处》以来,托马斯·基尼利共出版过30多部长篇,10余部纪实作品和4部剧本。他三度入围英语文学最高奖项——布克奖短名单,并于1982年凭借《辛德勒名单》折桂。
历史上的中华民族,不仅以开放的姿态接纳外来文化,从而丰富自己的文化与文学内涵,同时也以文明大国的文化优势,对东亚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甚至影响到这些国家历史、文化与文学的建构。
图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