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丽芝:热爱中国文化 助力中越文化交流

来源:国际出版周报

作者:阮丽芝

2018-12-26

阮丽芝.jpg

阮丽芝

 

丽芝文化传媒责任有限公司    总经理

 

通晓一门除了母语之外的语言可以拉近与其他国家人民的距离,也让我有机会去感受邻国乃至世界其他国家的风土人情。

 

我自小就喜爱并阅读过许多的中国经典文学作品,比如《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等。1994年,我决定报考河内外语大学中文系,尽管在此之前的12年,我一直以英语学习为主,甚至在考大学之前还曾经请过一位一对一的英语老师辅导我英语六年。但是我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中文作为我的大学专业,当我将这个决定告诉亲朋好友时,很多朋友都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学习中文后将很难就业,因为但是中文还不是非常通用,很多人都没有学习过中文。特别是我的父母对我的决定感到十分意外并且表示非常担心我的未来工作。但是对我而言,学习一门外语并不是单纯的为了找工作,而是为了研究一个国家博大精深的文化。我决定学习中文是因为我对于中国文化有着极强的好奇心,想去感受中国的风土人情以及研究中国文化对于世界文化的深远影响。

 

我认为外语是一座帮助我们通往其他国家文化和走向外部世界、结识朋友、增长见识的桥梁。你可以流利地使用一个国家的语言到当地生活和感受当地文化魅力却从不会遇到任何障碍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另外我认为只需要懂得英语和中文,我就有足够的自信走遍全世界。

 

也正是由于当时的决定,我的人生拐了一个弯,让我未来的生活中带上了亚洲文化的色彩。学习中文让我结识了许多外国的朋友,也给予我一个能在北京留学四年的机会,这次的留学经历也让我沉迷于翻译中国当代电影和文学作品的工作中,更激起我对图书出版工作的极大兴趣,之后我在做书并把越南图书推广到世界以及介绍国外优秀文学作品给越南读者的工作。

 

留学经历激发翻译兴趣

 

在北京留学的四年时间里(2000年到2001年在北京师范大学进修汉语,2001年到2004年在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攻读硕士学位),我有机会更深入细致地探索当代中国文学的奥秘,并且让我接触到中国乃至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优秀电影作品。可能正是这段时间的不断学习,让我大量地阅读到中国的优秀文学作品并且欣赏到很多优秀的电影作品,这些作品都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平静的内心荡起波澜。

 

也正是因为这四年的留学经历,使我可以带着浓厚的兴趣把中国优秀的电影、图书和长篇小说翻译成越南语并介绍给越南的读者和观众,随着翻译电影作品以及卫慧、安妮宝贝、棉棉等中国当代作家的作品的增多,我也渐渐地树立了自己在翻译方面的权威。在北京的学习和生活是一段长久浸润在艺术氛围里的时光,让我认识到许多中国文化领域的人,其中有金庸、莫言、刘震云等,并且我非常想购买他们作品的越南文版权。

 

在中国的生活经历让我学习到许多中国文化与生活方面的知识,使我更加沉迷于出版事业并将之更密切地与做书联系在一起。我曾亲自撰写购买版权的法律合同中的条款,查找国外每一位作家的地址,给他们写信或打电话说服他们同意出让版权;同时在越南宣传这些作家的作品,也充分满足越南读者的需求与喜好。 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一步一步克服了许多困难,打通了原本艰辛的道路,开始购买图书版权并且用越南语翻译出版外国图书,现在我们出版的图书种类已经十分丰富。而国外的作家和出版商也渐渐地了解越南出版市场的情况,愿意与我们进行合作。

 

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成为越南在签订《伯尔尼公约》之后最早用法律把外国图书版权买进的越南人之一,而且还是最早将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带入到越南的人。不过,我并不满足于此,我还时常想把越南图书介绍给世界各地的朋友,其中距离我们最近的朋友就是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的朋友。带着将越南图书引向世界的信念,我成为最早把越南图书带到中国展览会的人。20061031 114日,在中国南宁举行的第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第一次出现越南图书和音像制品,这正是我要做的工作,当时有超过五百种越南图书和两百多种音像制品被我带到博览会展览。

 

2006 112日,在南宁我邀请到中国媒体和出版界朋友参加了有关《翘传》(由已故译者罗长山翻译)中越双语版图书出版的记者招待会,这也是在中国第一次举行的越南图书记者招待会。

 

推广更多外国文学图书

 

对于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的热爱使我做出更为大胆的事情,在2008年底成立“丽芝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进行独立的图书出版工作。我注册了“CHIBOOKS”(芝之书)的商标,集中购买英、美、澳等国家和地区的著名文学图书的版权。 现如今,我已经购买版权并翻译出版了超过百本的外国文学图书, 这些图书都深受越南读者的喜爱,其中大部分原版图书都是近两年出版的,并且都是当今世界的畅销图书,图书的种类也十分丰富,例如一些浪漫文学作品是专门提供给女性读者进行阅读的,一些奇幻漂流的作品则是提供给爱幻想的青少年读者阅读的等。此外,“芝之书” 也集中出版了一些具有历史价值的图书,曾经两次获得国家级文学奖,比如2012年“河内之爱”裴春派奖和2012 文学艺术奖颁给了《穿过河内》和《去河内学习》这两本书,这两部图书的作者是阮玉进。

 

2010 年,出于对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的痴迷以及对主人公孙悟空深深的热爱,我决定与中国著名演员六小龄童进行联系,当我得知他写了一本有关电视剧《西游记》的书之后,我说服他将《六小龄童品西游》(上下卷) 的越南文版权给“芝之书”,然后我迅速组织工作人员进行翻译, 出版了该书的上卷部分, 这也是在首次在海外翻译出版该书,这件事也使六小龄童深受触动。2010 1016日至18日,在中国江苏淮安市举行了第一届《西游记》国际文化论坛,这里也正是《西游记》之父吴承恩的故乡。 论坛由淮安市政府、中国《西游记》文化研究会、南京大学、淮安师范学院共同主办。《西游记》国际文化论坛首次集中邀请到世界各地关于《西游记》图书的代表。这一论坛为大家提供了颇具特色的国际文化交流机会,吸引日本、韩国、泰国、印度、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的学者关注,而《六小龄童品西游》上卷越南文版也被孙悟空博物馆和吴承恩纪念馆展出。

 

六小龄童是这一论坛的重要嘉宾,他代表组委会邀请我来参加了此次论坛研讨会,这是越南译者首次参加这类学术研讨会活动。第一次见到自己喜爱的外国演员, 并且他还专门来与我谈话, 分享他工作与生活中的思考与经验,这些都使我感到意外与激动。 也正是在这个论坛上,我发表了自己撰写的关于《越南儿童心目中的孙悟空形象与地位》的文章。在此期间,我还参观了当地的孙悟空博物馆和吴承恩纪念馆以及许多名胜古迹,并且与来自中国和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讨论与研究关于《西游记》方面的内容。

 

自此以后,我产生了邀请六小龄童到越南进行交流并且参加越南读者分享会活动的想法。非常荣幸的是,我在2010年底得到了这样的机会。

 

20101224日至29日,在中越建交六十周年之际,我同越南文化、体育与旅游部一同邀请六小龄童来到越南。我和公司代表以及六小龄童的粉丝一起到内排国际机场迎接他和中国代表团到访越南。为了帮助那些喜爱六小龄童的读者和观众可以更近距离的与他进行交流,同时也为了让他可以更好地了解越南文化,我为他在河内和胡志明市安排了许多有趣的活动,比如参观胡伯伯高脚屋、参观文庙、参观胡志明故居区、参观SOS儿童村、参加文化大学(河内)的交流活动、参加河内的图书发行公司的书店和新定图书发行公司的书店(胡志明市)举行的记者招待会等。

 

六小龄童没有想到越南观众和读者的热情那么高涨,活动中他收到了很多读者精心准备的礼物并且被他们的热情所触动。 他表示如果将来有机会,他一定会再度来到美丽的越南。在六小龄童访问越南期间,我得到了他赠送的亲笔书法作品以及他的两本新书《六小龄童讲西游记》的版权,我也在筹备想要尽快出版这两本图书越南文版。

 

这样的文化活动使我有机会结识到许多中国作家,比如我曾在某次活动上认识中国著名80后女诗人兼作家春树,她的代表作有《北京娃娃》,并且她曾登上2004年美国《时代周刊》封面,被认为是亚洲80后的代表。我在2011年邀请她来到河内和胡志明市参加越南迎接新年的活动。期间,她参加了“芝之书”的岁末宴会,在宴会上与越南出版界的人士交流有关诗文创作的现状问题,后来还参观了许多越南的名胜古迹。目前我们也正准备在越南翻译并出版春树的作品。

 

2012 3月,我启动了“越南图书出口项目”,同越南当代二十多位著名作家签订了出版协议,准备在国外推广他们的作品。这个项目让“芝之书”成为了首个“逆流”(即将越南图书输入到国外)的出版公司,此举的动机是促进本国文化和世界各国文化的密切交流。

 

让更多作家了解越南文化

 

我希望自己未来的道路能越走越宽,能够创造更多让世界各国著名的作家与读者进行交流的机会。这些交流活动也帮助越南读者拉近与他们所热爱作家之间的距离,同时也能让更多的外国作家了解越南的风土人情和越南的文化。

 

只有当那些来自异邦的语言文字间流露的真情实感触及到我们的心灵深处时,我们才能消除地理空间带来的障碍,才能克服生活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从而进行更好的沟通。正是语言才帮助东盟各国的朋友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使得我们能进行深入的了解与交流。

 

我很自豪可以作为东盟国家年轻一代的代表,我也非常幸运可以生活在这样一个和平、稳定、不断发展和开放的国家,这让我有更多的机会学习并吸收许多新的知识,增长见闻,得以探索和发现东盟各国及世界其他国家的文化魅力,能够与大家一起构建一座座辉煌灿烂的文化桥梁。 这些宝贵的知识财富像一颗颗闪闪发光的珍珠,它们将指引我们携手前行,走在充满和平、仁爱和不断发展的康庄大道上。

 

构建各国文化间桥梁是为了增进了解和拉近彼此间的距离,是为了一起克服困难、消除成见,是为了一起促进彼此间文化的发展,是为了深刻感受那些真挚的情感,让各国人民过上和平稳定的生活,是为了享受生活的快乐,扩宽我们的视野。

 

我希望自己还能有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条件参与到构建东盟各国以及世界各国的友谊与和平的文化桥梁的工作中,为各国文化交流贡献自己的力量。

责任编辑:罗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