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艺术家谈论传统音乐的跨界融合 跨界只是新选项,而非推翻传统

来源:青年报

作者:陈宏

2017-02-22

《当德彪西遇上杜丽娘》的音乐跨界融合在之前上演时已广受好评

    当笙变成了非要跟人家解释“就是滥竽充数那个笙”,当自弹自唱的评弹越来越像“自娱自乐”,年轻的传统音乐艺术家“不安分的因子”开始蠢蠢欲动,玩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的跨界融合,成为这几年越来越多的现象。上海音乐厅近日也宣布,第二季的“乐∞”(乐无穷)3场音乐会将在3月出炉,而这就是艺术家们玩融合和跨界的地方。该怎么玩?以谁为主?未来会全部这么玩儿吗?青年报记者近日也采访了艺术家和行业人士。

    跨界探索先少操心市场

    不少喜欢艺术的人都已了解,“乐∞”是以音乐为导线,探索与其他艺术形式、门类的融合与跨界,意在打造一个集国内外艺术家无限想象与音乐创意的平台,发现音乐创新的无穷可能性。这一季的三场音乐会包括:3月11日“绘笙汇瑟——张梦演奏与作品音乐会” 、3月18日“当德彪西遇上杜丽娘(音乐会版)——顾劼亭钢琴昆曲音乐会”、3月25日“古韵新弹——高博文和他的朋友们新评弹音乐会”。上海音乐厅副总经理方靓解释这么做的原因时说:“对于音乐厅来说,作为一个舞台,除了大师和经典,还有一个很大的责任,给未来大师一个舞台,给这些有无限创作力的创作者一个平台,给中国传统经典艺术舞台。”

    玩创新,包括业内、老观众、新观众都分别怎么说?有乐评人看了第一季后的演出后,评论称“不完美,但精彩;不成熟,但让人兴奋”。而评弹艺术家高博文说,他曾给老观众演出过创新的评弹,“在书场里有老观众要求来一段新的,但情境真的很重要,不对味就不行,如果换到新天地等合适的地方,新评弹就能被接受”。加入了新元素,比如爵士乐等年轻人喜欢的元素,他发现不少原来冲着情怀和童年回忆的年轻人,慢慢接受了,又从“爵士评弹”返过来听传统评弹了。

    不过,方靓并不希望艺术家们对观众的反应太在意:“这个平台上,可能有还未面向市场的演出,也有一些已经演出过,但希望让更多人了解这些实验性质演出的人,也希望艺术家们可以多一些前瞻性,少操心市场。”

    跨界不是方向是选项

    确定了实验性质,是不是要实验出推翻传统的新东西?三位艺术家都不同意这种说法,他们表示,只是想在寻找各种艺术共通性的时候,发掘出更多美,高博文说了一句很精辟的话:“这不是未来的方向,而是选项。”也就是说,传统艺术也都可以有多种的表达。

    去年上海国际艺术节扶青计划作为开幕演出的《当德彪西遇上杜丽娘》,创作者、钢琴家顾劼亭说:“这是月光和良辰美景奈何天的相遇。我是弹古典乐科班出身,为什么德彪西弹得好好的,要去玩昆曲?其实,我是苏州人,也是听着评弹和昆曲长大的一代,小时候耳濡目染,不是很懂,但这些音调一直在脑中回荡,而德彪西也是很小的时候接触,第一次弹的时候觉得有点熟悉,似曾相识,去了法国之后,我去了德彪西的故乡看看……我就不去追究德彪西的音乐是不是受过中国文化的影响了,我希望东西方的美,可以穿越时间和空间,联系在一起。”

    她在中西方艺术中找到了贯通,而张梦则是期待古代的美,能让现代人了解,他说:“在古代,笙有过盛行,现在沦落成了‘民间艺术’!后来发现,是因为没有雅乐的曲谱,这些曲谱丢失了很多,现在我们还是演传统的曲子,但请了鼓手,加入打击乐,即兴完成一首协奏曲,表现笙完全不同的另一面——只有你让观众了解到乐器的多面性,才能让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让更多人想去了解这个乐器。”


责任编辑:霍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