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学及哲学文学士,新泽西州,新布朗斯维克,罗格斯大学,道格拉斯学院;政治学,纽约州,纽约市,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院;工程理学硕士,专业:民用/运输分析,纽约州,纽约市,纽约大学理工学院。曾翻译《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等著作。Maxine Rose Bender Dovere(USA)Political Science & Philosophy: Douglass College/Rutgers University, New Brunswick, New Jersey ; Graduate Studies, Political Science: Columbia University, N
-
在对外经贸大学、北京联合大学等多所高校担任外籍教师,曾翻译《符号江苏》、《南京大屠杀》、《江边中国》、《奠基者》等多部著作。Michael Barbee(USA)Michael worked as an foreign teacher in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and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translated Symbols of Jiangsu, Nanking Massacre, Riverside China and several other works.
-
RoselineBerenice Reynaud
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选片人、美国加州艺术学院的电影联合策展人,同时担任维也纳艺术节的项目顾问。教授电影理论和批评课程。研究兴趣为故事片、纪录片电影、实验电影、数字作品,曾组织制作《香特尔·阿克曼:亲密激情》系列电影(2016年春)。2017年1月曾在法国电影馆组织举办电影回顾展“中国电影的新声音”。出版多部著作,包括《新中国新电影》和侯孝贤电影同名小说《悲情城市》。其文章曾在多家杂志发表,亦得到许多书籍收录,包括《视觉与声音》《中国电影聚焦》(英国)《电影评论》等。
-
Mark Howard Nornes
密歇根大学亚洲电影系主任,多年来致力于对亚洲电影和电影的研究,有多部专著出版及文章发表,其《电影巴别塔:翻译全球电影》影响深远,并曾为东京电影节等推荐多部中国电影。
-
Debra Kay Chinn
梦工厂动画公司国际配音和品牌管理部门主管。近期项目包括《疯狂原始人》(梦工厂)、《驯龙高手2》(梦工厂)、《里约大冒险1-2》、《星球大战前传1-3》、《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冰河世纪1-4》等。
-
Didi Adawi
Didio Production公司欧洲、拉美、亚洲和中东地区电影、电视和音乐部门的自由配音与混音指导、创意顾问。近期指导了《狮子王》、《小美人鱼》、《星球大战前传2-3》、《马达加斯加》、《冰河世纪3》、《驯龙高手2》等主要电影(电影原声)的20多个语言版本的制作。此外,还创建了概念、故事板和直接音乐视频。
-
Christopher Boyce
Didio Production公司国际配音指导。颇有造诣的出版作家以及国际制作、本地化、创意服务/品牌管理方面的后期制作/混音指导。出版了儿童书籍《小哈哈》,担任《辛普森一家》电影版、《驯龙高手2》、《马达加斯加的企鹅》等电影的国际配音指导助理和国际混音指导。还是《魔鬼的精神》俄译英版的编剧。
-
赖静平
赖静平最初是美国的外交官,曾在美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美国驻多伦多总领事馆(加拿大)和美国驻越南大使馆(越南)服务过。在美国国务院任职的6年里,曾获得“高级荣誉奖”等多项政府奖项。2015年他辞去美国政府的工作创立了武侠世界有限公司并兼任CEO。曾接受中国多家媒体采访,包括《中国日报》、《人民日报》、《南方都市报》、《成都商报》等。
-
Joel Snyder
美国盲人理事会口述影像项目负责人、口述影像有限责任公司总裁。作为口述影像行业的先行者,自1981年起,他就为53个国家和地区的视障人士提供口述影像服务,他曾出版《口述影像简史及应用》一书。
-
Michael Sinterniklaas
NYAV的所有人及总裁。曾为卡通电视网(Cartoon Network)、尼克国际儿童频道(Nickelodeon)、迪士尼(Disney)、华纳兄弟(Warner Bros)、以及奥斯卡提名电影《艾特熊和赛娜鼠(Ernest & Celestine)》、《猫在巴黎(A Cat in Paris)》做配音指导或译制。
-
Yomi Braester
华盛顿大学电影史教授,从事中国电影与虚拟现实技术的学术研究
-
Micah S. Muscolino
牛津大学墨顿学院历史教授。2002 年进入哈佛大学历史系,并在同年担任历史系的授课教师。2006 年至2008 年他在加利佛尼亚圣玛丽学院历史系任教,2011 年至2014 年在乔治城大学担任历史系副教授。2012 年至2013 年在哈佛大学任副教授。曾出版《晚期帝国和现代中国时期的渔业战争以及环境改变》(2009 年出版)《中国的生态战争:1938 年至1950 年河南省黄河等的故事》(2014 年出版)。
-
James (Jim) Bryant
全球数字发行及图书发现网络Trajectory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Trajectory公司首创开发出一系列解决方案,目前正应用于全球图书供应链中,用以发掘各种优秀图书。从语境推荐到可译成任何语言的关键词,Trajectory公司的解决方案已经解决了一个当今出版界所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詹姆斯·布莱恩特先生早前还创办了数据库公司Information Please, Inc.以及开创性光碟书目检索出版公司ProCD, Inc.其中,Information Please, Inc.是互联网上首个用于帮助儿童做好家庭作业的网站。
-
Robert E. Baensch
纽约大学全球中心出版项目总监,美国消费者报告出版集团独立董事,曾任纽约大学出版系系主任和耶鲁大学出版业课程导师。同时,他也是本齐国际集团总裁,致力于国际出版、创业和重建管理。本齐先生撰写出版了《中国出版产业》一书以及《出版行业季度研究》期刊。为超过1650 位中国出版商组织了五十多个管理培训研讨会。中国国家外国专家局在2013 年9 月授予本齐先生“友谊奖”。
-
Junko Yokota
美国国家路易斯大学(芝加哥)国家教育学院阅读与语言名誉教授、少儿读物教学中心主任。曾任国际儿童读物联盟美国分会主席,现担任美国分会秘书长。曾任美国图书馆协会纽伯瑞儿童文学奖评委,主持巴彻尔德奖组委会相关工作,并两度担任国际安徒生奖评委。曾曾担任美国凯迪克大奖评委会主席。她曾任第50届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插画作品展评委,两届南怡岛国际插画双年展评委会主席。曾获得过弗吉尼亚州汉密尔顿国际多元化文学与阅读贡献奖。
-
Curtis Roy EVANS
美国文教专家Curtis Roy EVANS,哈佛大学硕士。2007年通过省外国专家局引进,现任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外籍专家。
-
Brian Bies
美国翻译家,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致力于中国科幻文学作品的翻译与推广,译过韩松、赵海虹、今何在等著名中国科幻作家的作品,其中《深海鱼》的英译发表于美国老牌奇/科幻杂志《F&SF》,第十三届“沪江”杯翻译竞赛优胜奖获得者
-
Shuhong Adam Deng
日本大富电视台副社长。自2011 年起,每年引进10 部左右的中国电视剧以及几十部纪录片。纪录片《含泪活着》被搬上银幕在日本上映,放映长达半年。
-
Liza Ann Pano
派拉蒙影业公司全球业务高级副总裁。工作范围涵盖全球,并且一直致力于派拉蒙影业与中国电影市场的交流与合作,与中国电影管理局、中影集团一直保持保持合作关系。电影包括:《变形金刚》四部曲、《极限特工3:终极回归》、《碟中谍》、《星际迷航》、《忍者神龟》等。
-
柳权
从事进口片发行十余年,所发行的电影包括《敢死队》、《最后的巫师猎人》、《我的 个神啊》和《摔跤吧!爸爸》 等。累计院线票房超过30 亿人 民币。对电影市场有独到的观 察和远见,是中国最早将欧美 电影引入国内的电影人之一。 现正在中印影视交流、印度市场开发方面开辟出新领域。
-
Haiwang Yuan
美国西肯塔基大学图书馆终身教授、南开大学外院客座教授。致力于中国文化和数民族文化研究工作。著有英文版《中国汉族民间故事》、《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故事》、《藏族民间故事》、《中国五千年》、《中国年》等图书、参与《博客山大百科全书》编撰工作,中译英翻译了《中国百强城市新疆系列》和《不同的卡梅拉》丛书。其英文版《中国成语故事》和《通古惯今学中文》等图书今年底出版,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撰写的英文版《中国民族百科》正在收尾,定于2019年初出版。
-
Scott Ian Rainen
硕士毕业于中国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获哲学硕士学位;有丰富的中-英翻译经历,并有独立撰写英文专栏的经历。2016年,创立翻译机构“ZHEGE LLC”。 距今为CCTSS翻译了六部作品,多篇现代中国文学摘录和一部剧本。
-
Jie Li
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副教授, 在海德堡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和德国文学,之后回到哈佛获得博士学位,主要进行现代中国文学和电影研究。在2012 - 2013年,她是普林斯顿大学文学院研究员的博士后研究员。主要著作:, Shanghai Homes: Palimpsests of Private Life (Columbia, 2014)Red Legacies: Cultural Afterlives of the Communist Revolution (Harvard Asia Center, 2016).
-
Dennis Kratz
德州大学达拉斯分校人文学院院长,国际权威翻译期刊《翻译评论》(Translation Review)
-
Howard Goldblatt
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美国著名的汉学家,是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作品的英文译者。出生于1939年,20世纪60年代服役期间在台湾学习汉语,后获得印第安纳大学中国文学博士学位。 目前是英文世界地位最高的中国文学翻译家,已经翻译了30多个中文作家的60多部作品[1-2] ,是有史以来翻译中文小说最多的翻译家。主要翻译著作:莫言《红高粱》《天堂蒜薹之歌》《酒国》《四十一炮》《丰乳肥臀》《生死疲劳》《檀香刑》《变》《蛙》《透明的红萝卜》短篇小说集《师傅越来越幽默》萧红《呼兰河传》《生死场》《马伯乐》《商市街》《手:短篇小说集》端木蕻良《鴜鹭湖的忧郁:短篇小说集》苏童《我
-
罗伯特·劳伦斯·库恩
罗伯特·劳伦斯·库恩博士是花旗集团全球投资银行的高级顾问;也是全球体育、传媒和娱乐公司国际管理集团(IMG)的高级合伙人,库恩基金会董事长;他还是克莱蒙大学研究生院理事,美国科学促进会科学自由和责任分会会员。同时还担任北京前沿科学研究所副理事长。库恩博士编辑和撰写了《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投资银行文库》、《走近真实》等25部著作,是美国《世界经理人》(Chief Executive)杂志和中国人民日报社主管的《环球人物》杂志的特约撰稿人,美国CNBC和彭博 (Bloomberg)电视网的特约评论员。
-
约翰·奈斯比特
约翰·奈斯比特是世界著名的未来学家,埃森哲评选的全球50位管理大师之一。约翰。奈斯比特的阅历丰富,他有着哈佛、康奈尔和犹他三所大学的教育背景。1963年,他被肯尼迪总统任命为教育部助理部长,还曾任约翰逊总统的特别助理。主要代表著作《大趋势》,与威廉·怀特的《组织的人》、阿尔文·托夫勒的《未来的冲击》并称“能够准确把握时代发展脉搏”的三大巨著。《大趋势》一书目前在全球共销售了1400多万册。
-
理查德·雷文
1968年获得斯坦福大学历史学学位;之后又在牛津大学研修政治学和哲学,再获文学学士学位;1974年获耶鲁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在出任耶鲁大学校长之前,他曾任耶鲁大学经济系主任和文理研究生院院长。著作:《大学工作》
-
Joseph Verner Reed
约瑟夫·里德,曾任美国驻摩洛哥大使、美国国务院礼宾司司长,在联合国工作多年,潘基文任秘书长期间,里德任联合国副秘书长兼秘书长特别顾问。里德生前对华友好,曾多次访问中国,并为推动中国文化与世界交流作出贡献,曾担任《中国文化与文明》系列丛书项目美方总协调人。1937年12月出生,美国外交家、联合国副秘书长,2016年9月30日逝世。曾担任《中国文化与文明》系列丛书项目美方总协调人。
-
傅高义
傅高义(Ezra Feivel Vogel ),男,1930年7月生,费正清东亚中心前主任,社会学家,汉学研究学者,精通中文和日文。撰有《邓小平时代》《日本第一》《日本的中产阶级》《重整旗鼓一重建美国实例分析》《共产主义制度下的广州:一个省会的规划和政治(1949-1968年)》等著作。2013年3月23日上午,第五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傅高义被授予“世界中国学贡献奖”。
-
David R. Knechtges
康达维教授1942年生于美国蒙特拿州,并在华盛顿州长大。1964年,获华盛顿大学学士学位,1965年获得哈佛大学硕士学位。1968年,以博士论文Yang Shyong, the Fuh, and Han Rhetoric获得博士学位,导师为德国汉学家卫德明(Hellmut Wilhelm)。1972-2014年,康达维教授在华盛顿大学亚洲语言文学系从教42年,为北美汉学界培养了大量汉学研究者。康达维教授长期从事汉魏六朝文学研究,是美国汉魏六朝文学研究之巨擘,《剑桥中国文学史》的《东汉至西晋》部分的文学史就出于先生之手。他曾以一人之力将梁代昭明太子萧统所编的《文选》赋的部分全部译为英文,分三册在
-
罗伯特·巴恩施
罗伯特.巴恩施教授是美国资深出版专家,是《中国出版业》一书的主编,同时也是《出版研究季刊》杂志的主编。先后就职于麦格劳-希尔出版公司、哈珀·柯林斯出版公司、施普林格纽约公司、麦克米兰公司等多家国际著名出版公司。曾任美国纽约大学出版中心主任,从事出版教学工作11年。1988-1991年,他担任美国物理学会的出版部主任,负责60种期刊的出版,图书出版项目以及数据库的网络服务等工作;1999年起,罗伯特.巴恩施教授开始与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合作对中国出版行业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2011年9月,罗伯特.巴恩施教授获得2011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
-
Guy Salvatore Alitto
艾恺(Guy Salvatore Alitto),1975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师从费正清、史华慈,是当代最活跃、最有影响力的汉学家之一,在梁漱溟研究上堪称第一人,现任芝加哥大学历史教授。
-
Eric Abrahamsen
来自美国西雅图,于2006年起正式投身文学翻译。曾翻译过中国作家苏童、盛可以、毕飞宇、徐则臣等作家的短篇小说,余华、王小波等作家的杂文,以及长篇小说《公务员笔记》等。曾获美国笔会及美国国家艺术基金的翻译基金奖,前者翻译项目为王小波的《我的精神家园》,后者为徐则臣的《跑步穿过中关村》。2007年,联合世界各地的中-英译者,一同发起创建了“翻艺”网站(http://paper-republic.org/),并将其发展为一家致力于向海外推广中国文学的文化公司。目前,除了文学翻译,工作还包括编辑中国文学英文杂志《路灯》、为中国及海外的出版公司提供专业咨询等等。
-
Suzanne BeDell
美国出版家,爱思维尔科技图书部总裁,长期致力于向世界推广中国优秀科技图书,已与10多家中国出版单位合作出版41种中国科技图书,包括“中国高铁系列”、“大飞机出版工程”等丛书。
-
史景迁
史景迁(Jonathan D. Spence),美国作家,全球知名汉学家、历史学家,擅长以独特的视角观察写作中国。他研究写作中国的图书在国际市场广受好评,主要作品有:《中国纵横:一个汉学家的学术探索之旅》《追寻现代中国:1600-1912年的中国历史》等。
-
Brook A. Ziporyn
美国芝加哥大学东亚研究系中文学士学位,密歇根大学中国哲学硕士、博士学位,师从孟旦(Donald J. Munro)。曾先后任职或授课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美国密歇根大学、哈佛大学、西北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现任教于芝加哥大学神学院,教授中国哲学、宗教及比较哲学等相关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道家思想、天台宗思想、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西哲学比较等。发表了百余篇论文及多本汉学著作,在当代美国庄学研究及天台宗思想研究方面成绩斐然,近年主要著作有:《善与恶:天台佛教思想中的遍中整体论、相互主体性与价值吊诡》、《解缚之半影:郭象的新道家哲学》、《实存及模糊:天台宗的哲学思想》、《庄子:精要篇章及传统注释选》(
-
Madeleine Zelin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曾小萍教授研究中国的法律和经济史。她的著作“The Merchants of Zigong: Industrial Enterprise in Early Modern China (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2005年)”,对中国经济文化和商业实践的本土根源的研究被授予2006年社会科学历史协会的 Allan Sharlin Memorial Prize , 2006年亚洲研究协会Fairbank Prize和国际亚洲研究大会2007年 Humanities Book Prize。其余著作:The Magistrate's Tael(加州大学出版社,1984年),coed
-
Pauline Ruth Yu
Pauline Yu(余宝琳),197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分别于1973年、1976年获得斯坦福大学比较文学硕士、博士学位。曾任哥伦比亚大学东亚语言文化系教授、加州大学埃尔文分校东亚语言文学系教授、主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人文学院长,第六届美国学术团体联合会(American Council of Learned Societies,ACLS)主席,是中国文学史尤其是中国诗歌研究专家。编译有《王维诗选》(Poetry of Wang Wei: New Translations and Commentary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80),著有《中国诗
-
Clara Yu Cuadrado
-
West, Stephen Harry
亚历桑那大学东方研究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中国文学教授。密歇根大学博士,专攻中国古典戏曲。主要研究兴趣在西元1000年至1450年的中国文学与历史,特别是宋金元时期的戏剧、小说及雅文学方面。在美国年青一代汉学家中是研究戏剧与俗文学极有才气及发展潜力的学者。但对中国古文很有造诣,还可运用五国语言研治学问。在本年末召开的Conference on Chinese Culture in North China during the Twelfth and Thirteenth Centuries,他即为此有欧洲、亚洲和美国各地学者参加的会议之发起人,并担任主席。译有《西厢记》(加州大学出版社,199
-
Van Norden, Bryan W.
(1962.12.9-)纽约州瓦萨学院(Vassar College)哲学系助理教授。1985宾夕法尼亚大学学士,1991 年斯坦福大学博士(Thesis Title: Mencian Philosophic Psychology)Home Page: http://faculty.vassar.edu/~brvannor《孟子》(Mencius)《孟子与荀子:对人类能动性的两种不同看法》(Mengzi and Xunzi: The Views of Human Agency),《国际哲学季刊》(International Philosophical Quarterly)32:2(1992.6
-
STRUVE, LYNN A.
(1944 年1 月20 日-)印第安纳大学历史系东亚语言与文化系教授。在西雅图华盛顿大学接受汉学的训练,并获得汉语和中国文化专业的学士学位。在密歇根大学获得中国地区研究的硕士和中国古代史博士学位。她教授的课程包括帝制时代的中国,古代东亚文明和亚洲视野中的世界历史等。在研究领域,她主要研究晚明清初的政治、思想和文化史,尤其是是17世纪中叶明清交替时期的历史。她近来的研究成果很大程度上涉及了 那个时代日记和回忆录中的记忆活动。著有《南明:1644-1662年》(The Southern Ming, 1644-1662),耶鲁大学出版社,1984年;中译本《南明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
Strassberg, Richard E.
(1948年10月18日-)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机分校教授。;1969年纽约市立大学奎因斯学院学士,1973年普林斯顿大学硕士,1975年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张充和老师弟子,编译《卧游:中华帝国的游记散文》(Inscribed Landscapes: Travel Writing from Imperial China),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1994年。
-
Spring, Madeline K.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孔子学院院长司,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中文项目主管和领航项目主管,在美国的汉语教学领域富有盛名,是顶尖的汉语教学领军人物。她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中文教学,二外习得,教师培训以及中国古代文学等方面。主要著作:《唐代古文风格研究:韩愈、柳宗元的修辞》("A Stylistic Study of Tang 'Guwen': The Rhetoric of Han Yü and Liu Zongyuan"),华盛顿大学博士论文,1983年《唐代的动物寓言》(Animal Allegories in T’ang China),美国东方学会(American Oriental S
-
Spence, Jonathan D.
《曹寅与康熙》Ts'ao Yin and the K'ang-hsi Emperor.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66. To Change China: Western Advisers in China, 1620-1960 . Boston: Little-Brown,1969.《康熙的一生》(The Seven Ages of K'ang Hsi 1654-1722),1967年。研究清代康熙皇帝生平和政治生活的专著。《中国的皇帝:康熙的自画像》Emperor of China: Self-Portrait of K
-
Snyder, Gary
加里·斯奈德(Gary Snyder,1930-),是20世纪美国著名诗人、散文家、翻译家、禅宗信徒、环保主义者、BG代表人物之一,2003年他当选为美国诗人学院院士,先后出版有十六卷诗文集,《龟岛》获得了1975年度普利策诗歌奖。斯奈德是是"垮掉派"目前少数仅存的硕果之一,也是这个流派中诗歌成就较大的诗人。主要著作:《山水无尽头》(1965)、《龟岛》(1974)、《留在雨中:1947年至1985年未发表的诗》(1986)等多卷、《神话与文本》(1960)、《僻野》(1968)、《观浪》(1970)、《斧柄》(1983)《没有自然:新诗选》(1993)、《无终的山水》(1997)
-
Smith, Kidder Jr.
(1944 年8 月30 日-)鲍登学院历史系副教授,亚洲研究计划成员。1968年普林斯顿大学学士,1979年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与包弼德(Peter K. Bol)、约瑟夫·阿德尔(Joseph Adler),怀亚特(Do J. Wyatt)《宋代对〈易经〉的应用》(Sung Dynasty Uses of the I ching 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90年 ,苏德恺在普林斯顿,伯克利,台湾研究过中国文化,教授前现代和现代中国历史,他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早期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以及秦始皇统一时期,大约是公元前500年-200年,也写过关于周易,孙子兵法,以及佛教研究的相关文章。
-
JOANNA F. HANDLIN SMITH
哈佛大学《哈佛亚洲研究》执行主编。1963 年哈佛大学学士,1966 年斯坦福大学硕士,1975年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著有《明朝思想的行为:吕坤和其他学者官员的方向调整》,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 1983年。
-
Sivin, Nathan
美国著名的中国科技史家,专著有十几部。研究重点在炼丹术和中国天文学史。《中国炼丹术》(Chinese Alchemy:Preliminary Studies),1968年。研究中国古代道教外丹术理论和实践问题的专著。《炼丹术、中医和道教》(Alchemy , Medicine and Taoism),1981年《传统中国科学知识的界限》(The Limits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in TraditionalChina),1982年《当代中国的中医》(Traditional Medicine in Contemporary China),1986年
-
Shaughnessy, Edward L.
(1952年7月29日-)芝加哥大学格兰与顾立雅早期中国研究荣誉教授。1983年斯坦福大学博士;1980 年斯坦福大学硕士;1974 年圣母大学(印第安纳州)学士。中文著作:《温故知新录:商周文化史管见》,台北:稻荷出版社,1997年英文著作:《中国对西方文化的革新》Western cultural innovations in China, 1200 B.C. Sino -Platonic papers; no. 11. Philadelphia, PA, USA: Order from Dept. of Oriental Studies, University Pennsylvania,
-
Sellmann, James D.
Sellmann, James D.(1956年8月14日-)关岛大学哲学系副教授。1979年内华达大学学士,1981年夏威夷大学硕士;1983年夏威夷大学硕士;1990年夏威夷大学博士。主要著作:1《战争动员:〈吕氏春秋〉有关义战理论的争辩》(OnMobilizing the Military: Arguments for a Just War Theory from the Lü-shih Ch'un-Ch'iu)《亚洲文化》(Asian Culture)11:3(1983),26-43页 2《〈吕氏春秋〉以孝治国的提议》(The Lu-shih Ch'un-ch&
-
Mark Selden
马克•塞尔登,美国康奈尔大学东亚项目高级研究员、纽约大学亚洲/太平洋/美洲研究中心研究员,宾厄姆顿大学荣誉教授,《亚细亚太平洋月刊志》编辑。主要著作《革命中的中国:延安道路》以及与弗里曼等合著的《中国乡村与社会主义国家》两书都已译成中文。
-
Thomas Barfield
巴菲尔德(Thomas J. Barfield,1950—),1978 年获得美国哈佛大学社会人类学博士学位,现为美国波士顿大学人类学系教授。主要着力于对欧亚大陆过去及当代的游牧民族进行研究。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他曾对阿富汗游牧部落进行长达两年的人类学考察,并以此为根基阐释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关系,基于此完成了博士论文。1989年出版了《危险的边疆》。
-
Peter K. Bol
包弼德(Peter Bol),男,1982年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1985年起任哈佛大学副教授、教授、讲座教授。1997-2002年任东亚语言文明系系主任及东亚国家资源中心主任,现任哈佛大学地理分析中心主任,以及国际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管理委员会主任、国际历史人物数据库项目主任。主要研究中国思想史,出版著作多部和论文六十余篇。其主要著作中,1992年出版的《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已被译成中文版和韩文版。2008年发表的《历史上的理学》的中文版已有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
-
William Boltz
西雅图华盛顿大学语言文学系教授。亚洲研究协会会员。研究马王堆出土的帛书、古代中国神话和中国音韵学。与鲁惟一(Michael Loewe)编《中国古代典籍导读》(Early Chinese Texts Bibliographic Guide),伯克利:古代中国研究学会及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亚研究所(The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Early China and the Institute of East Asian Studies),Bridtrack Press,1993;1994年。李学勤等译本,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11,当代汉学家论著译丛之一《从马王堆
-
Frederick Brandauer
1973年斯坦福大学博士。西雅图华盛顿大学亚洲语言文学系中文助理教授系主任与黄俊杰(Huang Chun-chieh)编辑《中国古代的帝王统治与文化变异》(Imperial rulership and cultural Change in traditional China),华盛顿大学出版社,1994年
-
Robert Ford Campany
《奇异的写作:中古早期的反常记录》(Strange Writing: Anomaly Accounts in Early Medieval China),纽约州立大学出版社,1996年
-
W. South Coblin
美国语言学家 ,出生于1944年,是李方桂老师在华盛顿大学任教时教过的学生。1972年他完成论文《藏语动词形态学研究》,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被爱荷华州的衣阿华大学亚洲语言文学系聘用,此后一直在此任教并于1985年升为教授,现为该校亚洲语言文学系主任。主要从事汉语言音韵研究和汉藏语言比较研究。主要著作:《古代西藏碑文研究》《中部湘语的比较音韵》
-
PAUL A. COHEN
1934年出生,麻萨诸塞州威斯理(Wellesley)学院亚洲研究教授,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研究员,哈佛大学韦尔斯利女子学院教授。《在中国发现历史》(1985年)在中国学术界产生过广泛影响。《中国与基督教:清教运动与中国人排外情绪的增长,1860-1870 年》China and Christianity: The Missionary Movementand the Growth of the Chinese Antiforeiguism, 1860-1870,哈佛大学出版社,1963年《传统与现代之间:晚清的王韬及其改革》(Between tradition and modernity:
-
Christopher Connery
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文化研究系访问教授,boundary2,Postcolonial Studies 编辑委员会成员。研究方向包括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全球六十年代(政治、社会运动、摇滚、民族解放运动等)、全球主义等题目。从16岁起参加社会运动,倾向乌托邦主义。
-
Matthew Pinkerton
2011-2017, University of Alabama are Birmingham, Master; 2014-2017, Jiyang College, Professor; PNC Bank, USA.
-
Scott Cook
顾史考(Scott Cook),1964年10月生於美国底特律市。美国郡礼大学(Grinnell College)东亚语言文学系中文教授。1986年美国南加州大学音乐系学士,1988年美国密西根大学音乐系硕士,1990年密西根大学东亚语言文化系中国文学硕士,1995年密西根大学东亚语言文化系中文博士。主要研究战国时代思想史及出土文献。著有《郭店楚简先秦儒书宏微观》(台湾学生书局,2006年)等书,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数十篇。2010年8月至2010年12月前往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访问研修。《荀子论礼乐》(Xun Zi on Ritual and Music),《华裔学志》(Monum
-
Rachel Ann Hulvey
2017,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汉语; 2015-2017,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Master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Security and East Asian Studies; 2005-2009, 弗吉尼亚大学, Bachelor of Science, Commerce and Government; 2018, James Madison University, Political Science Research Assistant; 2017, 中央研究院, International Law Research Assistant; 2016-2
-
Steven W. Durrant
出生于1944年7月10日,俄勒冈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学系教授“史记”,收入倪豪士主编《印第安纳中国古典文学指南》,印第安纳大学出版社,1985年,689-692页《模糊的镜子:司马迁著作中的紧张与冲突》(The Cloudy Mirror: Tension and Conflict in the Writings of Sima Qian),纽约州立大学出版社,1995年《处于传统交叉点上的自我:司马迁的自传体著作》(Self as the Intersection of Traditions: The Autobiographial Writings of Ssa-Ma Chian),《美国东
-
Michael Duke
《王安石》(Wang An-shih),波士顿:特怀恩世界作家丛书(Twayne's World Authors Series[TWAS])《陆游》(Lu You),波士顿:特怀恩世界作家丛书(Twayne's World Authors Series[TWAS]),1977年。根据其博士论文《陆游的生平与创作》(1975年)改写
-
Dong, Lortaine
曾露凌教授在旧金山州立大学长期从事美国亚裔研究,1978年,美国华盛顿大学发表曾露凌的博士论文《崔莺莺的生平和形象塑造》,另有《美国早期漫画中的华人》等著作。
-
Jamie P. Horsley
1968-1972, 斯坦福大学, 学士; 1972-1975, 密歇根大学, 硕士; 1975-1978, 哈佛法学院法学院, 博士; 1986-1996, 保罗、韦斯、里夫金德、沃顿与加里森律师事务所, 1991-1993, 美国驻菲律宾马尼拉大使馆, 商业参赞和一等秘书; 1992-1995, 美国驻华大使馆, 商业参赞和一等秘书;1995-1998, 摩托罗拉国际公司,摩托罗拉公司, 副总裁兼中国政府关系部门总监;1999-2002, 卡特中心中国乡村选举项目, 顾问; 2002-2016, 耶鲁大学法学院中国法律中心, 执行主任。 法学讲师; 2015-2016, 伍德罗·威
-
Kenneth DeWoskin
Kenneth DeWoskin是四大公司之一的中国战略与业务发展合伙人,德勤中国研究与洞察中心的创始人,现任德勤中国研究与洞察高级顾问和知名学者。他同时还是美国会议委员会中国经济与商业中心的高级顾问。肯曾任密西根大学国际商务教授,亚洲文化主席和教授,他在中国工作了50多年,在中国和日本都生活和工作过。他曾在《纽约时报》,《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经济学家》,彭博社,《南华早报》,《人民日报》,《中国日报》,《 CNBC》,《商业周刊》,《财富》,《亚洲华尔街日报》,《香港经济评论》,新华社等 媒体访谈中露面。美国通讯社,美国之音,《华盛顿邮报》,BBC世界服务,以及主要的网络和有线服务
-
DARDESS, JOHN W.
堪萨斯大学历史系教授。1958年乔治城大学学士,1968年哥伦比亚大学博士。研究范围及专长:古代、中亚历史,汉语、日语、俄语、法语。著有《明代社会》(A Ming Society),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1997年,14-17世纪江西泰和为中心的区域经济史研究;《儒家与独裁政治》,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1983年;《征服者与儒家学者》,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1973年
-
DAVIS, Richard L.
戴仁柱:当代美国杰出的中国史研究学者之一。1951年4月12日出生于纽约州的布法罗市,早年就读于纽约州立大学,主修政治学与亚洲研究,1973年获学士学位,1975年毕业于该校历史系,获硕士学位。此后,他转入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研究系,开始师从美国著名宋史研究专家刘子健先生进行中国史研究,并于1977年、1980年分别获得了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毕业后,先后于普林斯顿大学、Middlebury学院和都克大学担任助理教授、副教授之职,现任布朗大学历史与东亚研究教授,并担任台湾中正大学历史系客座教授。主要著作:《中国宋朝(960~ 1279)的宫廷与家族:明州史氏的政治成就与家庭命运》、《政治成就与世
-
Roger Preston Hart
1992-1997,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历史系, 中国历史与科技史博士; 1989-1992,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东亚语言与文化研究系, 中国文学专业硕士; 1974-1979, 麻省理工大学, 数学专业学士; 2012-今, 德克萨斯南方大学孔子学院, 外方院长; 2012- 今, 德克萨斯南方大学历史与地理学系, 副教授; 2001-2012, 首尔国立大学科学文化研究中心“东亚科学与宗教”项目, 兼职教授; 2001-2011, 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历史系, 助理教授; 2000-2001, 芝加哥大学历史系, 兼职助理教授; 出版关于中国的书籍:《想象中的文明:中国与西方及其初遇》
-
Dennerline, Jerry
邓尔麟(Jerry Dennerline),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莫斯特分校历史与东亚语言文化系教授,曾于1968—1970年在台湾和日本攻读研究生学位,1978—1979年在芝加哥大学进行近代中国研究的学术计划。主要著作:1《许都事件和南明覆亡的教训——崇祯七年-弘光元年间江南的政治整合和地方防御》(Hsu Tu and the Lesson of Nanking: Political fntergration and the Local Defence in Kiangnan, 1634-1645). 俞兴龙。余苇青译,载李范文等主编《国外中国学研究译丛》第一辑,青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
-
David Jaffee Solomon
2013,在苏州大学学习,汉语学,研究生; 2013-2014, 清华大学, 汉语学,研究生; 2011-2012, 北京外国语大学, 汉语学,本科; 2011, 乔治城大学, 比较经济学,本科; 2009-2013, Skidmore 大学, 国际关系,本科; 2015-2018,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 咨询服务部经理; 2014-2015, 高信隆, 企业传讯及网络财务分析员; 2011, 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John Kerry参议员,主席, 实习; •Post-Undergraduate Honors: o "25 Under 25: Leaders in US-Chin
-
Albert M. Craig
哈佛燕京学社社长,赖肖尔日本研究所主席,哈佛东亚研究中心副主任。1949年毕业于美国西北大学哲学系,1959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曾荣获古根海姆奖学金、富布莱特奖学金,先后前往日本京都大学、东京大学、庆应大学访学,1988年被日本政府授予旭日章。代表著作:《明治维新时期的长州》(1961)、《东亚文明:传统与变革》(1989,与费正清、赖肖尔合著)、《世界文明的遗产》(2000)《中国文明的遗产》(2001)、《日本文明的遗产》(2002)、《文明与启蒙:福泽渝吉早期思想探析》(2009)等。
-
Thomas Cleary
Thomas Cleary,生于1949年,美国著名的东亚文化研究者、翻译家,1988年出版了英译本《孙子兵法》,1991 年英译了《道德经》,曾经翻译过大量关于佛教,道教,儒家和穆斯林经典著作。
-
Jonathan Chaves
齐皎瀚(Jonathan Chaves),1971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中国文学系,获博士学位,现为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中国语言与文学教授,美国当代著名汉学家、翻译家,曾任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主任。齐皎瀚擅长中国古代及近代文学史,曾将数部中国古代文学经典译成英语,其著作有《云门曲》(Cloud Gate Song: The Verse of Tang Poet Zhang Ji )、《一石一天下:黄山和中国游记》(Every Rock a Universe: The Yellow Mountains and Chinese Travel Writing)等。
-
Winberg Chai
翟文伯 1932 年出生于上海,1951 年赴美,1968 年在纽约大学取得政治学博士学位。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任纽约州立大学副校长,是第一位担任大学校长级领导的美国华人; 还曾是加州雷德兰兹大学政府和亚洲研究系的协调员和太平洋地区校际理事会亚洲研究副主席。在1965年编撰的《学思文粹》中译介过《红楼梦》。与翟楚合著《中国哲学故事》(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老子的哲学》(The Philosophy of Lao-Tzu)。
-
John W. Chaffee
贾志扬(John Chaffee)先生是美国著名汉学家、宋史研究者,1948年出生于中国安徽,自1980年以来一直任教于纽约州立大学宾汉顿分校(Binghamton University)历史系,与Denis Twitchett(杜希德)共同主编《剑桥中国史》宋代卷。他的著作《宋代科举》、《天潢贵胄:宋代宗室史》等先后被译成中文。
-
Patricia Ebrey
伊沛霞,美国华盛顿大学历史系终身教授,清华大学苏世民项目教授,于 1975 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学位,曾荣获美国历史学会的“学术杰出奖”(Scholarly Distinction Award)。师承毕汉思,华兹生,吴百益等海外汉学家。著有《早期中华帝国的贵族家庭:博陵崔氏个案研究》,《内闱 宋代的婚姻和妇女生活》等。
-
Edward M. Gunn Jr.
耿德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二十世纪的中国小说和戏剧,电影,文化批评和流行文化。 著有《被冷落的缪斯——中国沦陷区文学史(1937-1945)》。
-
Benjamin Elman
艾尔曼(Benjamin A. Elman),1980年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东方学士学位,2002年起加入普林斯顿大学,现为普林斯顿大学胡应湘58讲座教授和东亚研究及历史学教授。他的教学和研究范畴包括中国学术思想及文化史、中国科学史、中国帝制晚期教育史,以及中日文化学术交流史等。著述颇丰,主要包括:《从理学到朴学:中华帝国晚期思想与社会变化面面观》(From Philosophy to Philology: Intellectual and Social Aspects of Change in Late Imperial China),哈佛大学出版社,1984;1990;200
-
Mark Elvin
伊懋可(Mark Elvin),1938年生于英国剑桥,1968年从剑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擅长中国经济史、文化史和环境史。先后任教于哈佛大学、格拉斯各大学、剑桥大学,1972—1989年在牛津大学教授中国史并担任亚洲研究中心主任多年,从1990年起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太研究院任中国史和亚太区域史教授和召集人。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的模式》、《中国文化地图》、《另类历史:从欧洲视角看中国论文集》、《华人世界变动着的历史》、《帝制后期中国的城市》、《积渐所止:中国环境史论文集》。70年代提出的“高度平衡陷阱理论”在西方中国研究领域影响很大。近年来致力于中国环境史研究,成就斐然,
-
Michael A. Fuller
加州大学欧文(尔湾)分校东亚研究人文学院教授,耶鲁大学博士,参与编写《剑桥中国文学史》第六章 北与南:十二与十三世纪,主要著作有:《东坡之路:苏轼诗歌表达的发展》,“‘倦夜’ —对中国古典传统中肉身诗学的反思 (“‘Weary Night:’ A Reflection on Embodied Poetics in the Classical Chinese Tradition”), in 中国学术 (Chinese Scholarship) vol. 38 (2018)An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Poetry: from the Canon of Poetry to
-
Douglas L. Fix
瑞得大学历史学副教授.1977 年克罗拉多大学学士 ;1983年加州大学硕士;1993年获得加州大学博士。
-
Herbert Fingarette
出生于1921年,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哲学教授。曾任美国哲学学会主席(1976-1977年)。著有《孔子:神圣的凡人/ 以俗为圣》(Confucius: The Secular as Sacred),纽约:哈柏和罗出版公司(Harper & Row Publishers),1972 年。彭国翔、张华译本《孔子:即凡而圣》,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9
-
Stephen Lee Field
(1951年6月6日-)Trinity大学现代语言与文学系副教授。1985年堪萨斯奥斯订联合大学博士;1974年堪萨斯-奥斯汀联合大学学士。著有《天问》Tian Wen: A Chinese Book of Origins (New York: New Directions,1986);《易经》(Yi Jing, I Ching, or Book of Changes),收入Ian P. McGreal编辑《方大思想家》(Great Thinkers of the Eastern World),纽约:HarperCollins College Publishers,1995年,60-66页《风
-
PAUL GEORGE FENDOS
东亚研究专家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美国)东亚语言文学系博士学位,主要兴趣领域是中国传统文学和哲学,比较文学和哲学(古希腊和古代中国)和翻译研究(中文/英文和韩文/英文)。 完成了由美国国务院(教育和文化事务局)在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在中国长春)和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在中国上海)资助的暑期学习课程。
-
Daniel Gardner
1978年哈佛大学博士;1972年普林斯顿大学学士史密斯学院历史系教授著有《圣人之道:朱子语录选》,加利福尼亚大学,1990年;《朱熹和〈大学〉:理学对儒家学说原则的看法》,哈佛大学出版社,1986年
-
Robert M. Gimello
美国圣母大学神学与东亚语言与文化研究教授,佛教史专家.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曾在Dartmouth College 和UC Santa Barbara任教.注重宗教与思想上的研究,并以此来探讨中 国文化.曾发表"Mysticism and Meditation", "Mysticism in its Context" 论文.博士论文"Chih-yen: Foundation of Hua-yen School ",第一本为The Sudden and the Gradual,第二本为Studies in Ch'an and Hua-yen .另外,Gimello教授正从事一系
-
PAUL R. GOLDIN
宾西法尼亚大学亚洲、中东研究系助理教授,1996 年哈佛大学博士;1992年宾西法尼亚大学硕士《Miching Mallecho:〈战国策〉与古典修辞学》,收入《中国柏拉图哲学论文集》41(1993)《荀子哲学》("The Philosophy of Xunzi"),哈佛大学博士论文,1996年。要见《古代中国》(Early China)22(1997),314页
-
Leonard H.D. Gordon
威斯康星大学东亚史教授《中国学博士论文:西文研究书目(1945-1970)》(Doctoral Dissertations on China:A Biography Studies in Western Languages,1945-1970),与弗兰克·舒尔曼(Frank I. Shulman),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出版社,1972
-
GEOFFREY SANT
职业履历:2008年-2012年 美国美富律师事务所律师;2011年-至今 旅美中国律师协会理事兼财务人员;2011年-至今 纽约新苗文艺中心理事会主席(纽约中国文化中心);2012年-至今 美国德汇律师事务所纽约分所合伙人;2013-至今 福坦莫大学法学院客座教授。学习经历:1996年 芝加哥大学(伊利诺斯州芝加哥)文学士;2005年 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州纽约)文学硕士;2008纽约大学法学院(纽约州纽约)法学博士.研究领域及成果:软实力研究;组织参加与中国相关的金融文化方面的讲座,出版过文化和经济相关的专著。
-
Beata Grant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教授,斯坦福大学博士,研究兴趣主要在中国佛教与中国文学,近代中国女性文学与文化,主要著作:Zen Echoes: Classic Koans with Verse Commentaries by Three Female Zen Masters (Wisdom Publications, 2017).Escape from Blood Pond Hell: The Tales of Mulian and Woman Huang (with Wilt Idema) (Washington University Press, 2011).Eminent Nuns: Women C
-
Dennis Grafflin
《中世纪中国南方的士家大族》(The Great Family in Medieval Southern China),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V. 41, N. 1, 1981.
-
R. Kent Guy
盖博坚 (Prof. R. Kent Guy) 教授,哈佛大学历史与东亚语言系博士,现任美国西雅图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代史,涵盖清代的政治、思想与社会。第一本专著《四库全书:乾隆晚期的学者与国家》(The Emperor’s Four Treasuries: Scholars and the State in the Late Ch’ien-lung Era),2010 年出版他的第二本专著《清朝的督抚与行省:中国地方行政的演进,1644-1796》(Qing Governors and Their Provinces: The Evolution of Terr
-
Grant Hardy
侯格睿,美国汉学界《史记》研究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著名学者,(1961年3月7 日-)北卡罗来纳大学,阿什维尔分校历史系助理教授,1988年耶鲁大学博士,论文《〈史记〉中的客观性与阐释问题》("Objectivityand Interpreta-tion in the Shih chi");1984年杨伯翰大学学士《青铜与竹子的世界:司马迁对历史的征服》,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
-
James Hargett
何瞻:现任教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阿尔伯尼校区,主要从事汉语和中国古代文学与古代历史地理的教学,近年来着力于研究中国游记散文
-
Charles Hartman
蔡涵墨,1975年获美国印第安那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博士学位。曾任教于台湾大学外文系、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现为奥尔巴尼大学和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东亚研究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中古文学文化研究,是韩愈研究专家。近来的研究兴趣在于杜甫诗和宋代史学与宋代政治史经济史的关系。著有“Han Yü and the T'ang Search for Unity”《历史的严妆:解读道学阴影下的南宋史学》等重要学术著作
-
Robert Hegel
(1943年1月9 日-)圣路易士华盛顿大学亚洲与近东语言文学中文教授。《国文学:随笔、论文与评论》编辑之一。1973年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台湾国立师范大学博士;1967年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导师夏志清);1965年密歇根州立大学学士著有《十七世纪的中国小说》(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1981年)。
-
David Brian Honey
Dr. Honey is a Professor of Chinese. A 1980 graduate of UCLA in Oriental Languages, he received his M.A. (1984) and Ph.D degrees (1988) in Classical Chinese from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He has taught summers at Middlebury College in Vermont and was a Visiting Professor of Chinese at
-
Theodore D. Huters
•Claremont Men’s College: 1964-1966•Stanford University: B.A.: January 1969: M.A. in Chinese: 1972: Ph.D. in Chinese: 1977•Inter-University Program for Chinese Language Studies: Taipei: 1967-68 Taipei, Special student: 1975-76•Inter-University Center for Japanese Language Studies: Tokyo: 1973-74Rese
-
Hymes, Robert P.
Robert Hymes’ work focuses on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history of middle period and early modern China, drawing questions and sometimes data from cultural anthropology as well as history, and using the methods of the local historian to study elite culture, family and kinship, medicine, religion, gend
-
Ivanhoe, Philip J
Philip J. Ivanhoe,1972-1987年:斯坦福大学学习并获学士及博士学位,毕业后又一直在斯坦福大学任教多年,1998-2002年间在密西根大学亚洲语言、文化及哲学系任副教授,2003年至今获John Findlay访问教授资格在波士顿大学哲学系任教。
-
Kafalas, Philip A
Philip Kafalas 是乔治城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化系副教授、乔治城美中全球议题对话项目教授咨询委员会委员。他自1997起在乔治城任教 主要国际经历包括:新著《清澄的梦:怀旧与张岱的明朝回忆》(In Limpid Dream: Nostalgia and Zhang Dai's Reminiscences of the Ming )教学与研究兴趣主要集中于古典与近现代中国文学以及高级现代汉语
-
YOON HEE PARK
职业履历:2002年-2004年 韩国每日新闻记者;2006年-2007年 联合国发展项目管理支持;2007年-2008年 路透社纽约站公关经理;2009年-至今 为中国日报、亚洲周刊等供稿。学习经历:密歇根大学传播学学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关系硕士学术成果:国际关系、中国文化、亚洲国家和人民之间的跨文化交流。
-
Kinney, Anne Behnke
Department of East Asian Languages Literatures & Cultures165 New Cabell HallPO Box 400781Charlottesville, VA 22904-4781B.A., Oakland UniversityM.A., University of Michigan System, Ann ArborPh.D., University of Michigan System, Ann Arbor Early Chinese literature, thought and social history; history o
-
Knechtges, David R
David Richard Knechtges ( born October 23, 1942) is an American Sinologistand scholar, and a professor emeritus of Chinese literature at th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An expert on Han dynasty and Six dynasties period literature, Knechtges' studies of Chinese fu poetry are largely responsible for
-
Knoblock, John Henry
John Knoblock is Professor of Philosophy at the University of Miami.
-
KREBS, EDWARD S
Edward S. Krebs is an independent scholar and translator based in Georgia.
-
Paul William Kroll
Medieval Chinese literature, language, history, and religion from the late Han through Tang periodsRegional and Thematic InterestsEast AsiaLanguageSelected PublicationsBooks:2014. A Student’s Dictionary of Classical and Medieval Chinese. Leiden: Brill.2014. Reading Medieval Chinese Poetry: Text, Con
-
PATRICIA YU
职业履历:2009年-2011年 藏品数据库管理人;2013年9月-12月 展览讲解员;2012-至今 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东亚研究院主编助理和研究助理;艺术史系研究生助教学习经历:2009年 波莫纳学院亚洲历史本科;2011年-至今 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中国艺术史博士候选人学术成果:曾参加第三届文化遗产保护与数字化国际论坛,多次参加关于中国文化的专业讲座
-
Kunst, Richard
hard Kunst is Executive Director of the Humanities Computing Laboratory Inc. of Durham, North Carolina, U.S.A. and Adjunct Professor of Chinese in the Dept. of Asia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at Duke University, also in Durham.Most recently (2003-2006) he was research assistant and programmer in the
-
Michel Strickmann
Associate Professor of Oriental Languag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Author of Le Taoïsm du Mao Chan.
-
Lewis, Mark Edward
Mark Edward Lewis’s research deals with many aspects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in the late pre-imperial, early imperial and middle periods (contemporary with the centuries in the West from classical Greece through the early Middle Ages), and with the problem of empire as a political and social form.Hi
-
Roderick MacFarquhar
Chinese politics from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through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including the Hundred Flowers Campaign, triangle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the Soviet Union and the United States, and Maoist political thought; Deng Xiaoping's reforms.Roderick MacFarquhar is the Ler
-
Mair, Victor H.
Professor Mair has been teaching at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since 1979. He specializes in Buddhist popular literature as well as the vernacular tradition of Chinese fiction and the performing arts. Throughout the 1990's, Professor Mair organized an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project on th
-
Marie, Chen Ellen
ELLEN M. CHEN is Professor of Philosophy at St. John's University in Jamaica, New York. She lectures and teaches on the subject of Taoism and oriental philosophy. She has written numerous articles for journals, including Philosophy East and West and History of Religions.
-
McCraw, David R
Professor McCraw’s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women and old poetry, Buddhist literature, ancient rhetoric, classical (Chinese) grammar and morphology. His books have treated, respectively, lyricists of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the poetry of Du Fu, women and classical ver
-
D. E. Mungello
The Catholic Invasion of China: Remaking Chinese Christianity. Clothcover and electronic editions. Lanham, Maryland: Rowman and Littlefield Publishers, 2015. 208 p.“Reinterpreting the History of Christianity in China: Historiographical Review,” The Historical Journal (Cambridge, England) 55, 2 (2012
-
Susan Naquin
Susan Naquin works on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history of late imperial and early modern China (1400-1900). She earned her B.A. from Stanford (1966), Ph.D. in History from Yale (1974), and taught at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between 1977 and 1992. She came to Princeton in 1993 as a member of bot
-
Eugene Eoyang
Professor Eugene EOYANG is Professor Emeritus of Humanities at Lingnan University (Hong Kong) and Professor Emeritus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of East Asian Languages and Cultures at Indiana University (Bloomington). He was Chair Professor of Humanities (2004-2008) and Director of General Educat
-
David W. Pankenier
Ph.D. (Asian Languages, Stanford University, 1983). Professor of Chinese, Lehigh University, Bethlehem, Pennsylvania. My formal studies in Sinology, begun at the University of Stockholm with Göran Malmqvist, were augmented by three years of private study in the Chinese Classics with Aisin-Gio
-
Sarah A. Queen
Sarah Queen's primary research examines China's philosophical and religious foundations as it was expressed in early texts written by practitioners of the Confucian and Daoist traditions. Her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ways in which these two traditions shaped early ethical and spiritual norms,
-
Andrew G. Walder
Andrew G. Walder is the Denise O'Leary and Kent Thiry Professor in the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ciences, and Senior Fellow in the Freeman Spogli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Studies. Previously, he served as chair of the Department of Sociology, as director of the Walter H. Shorenstein Asia-Paci
-
Rawski, Evelyn Sakakida
Evelyn Rawski was born on February 2, 1939, in Honolulu, Hawaii, of Japanese-American ancestry. Her mother was a registered nurse, her father an accountant. She attended Kapalama Elementary School, R. L. Stevenson Junior High School, and Roosevelt High School, all in Hawaii. Rawski then attended Cor
-
Jeffrey K. Riegel
Jeffrey Riegel is Director of the China Studies Centre. He formerly served as Head of the School o Languages and Cultures at the University from January 2007 to January 2015 and is now Emeritus Professor in the Faculty of Arts and Social Sciences as well as Louis B. Agassiz Professor Emeritus of Chi
-
Harold D. Roth
Harold D. Roth, PhD, is a professor of religious and East Asian studies, codirector of the Alpert Medical School scholarly concentration in contemplative studies, and director of the Contemplative Studies Initiative at Brown University.His publications include books on classical Taoism, including Or
-
Megan Evans
"The Emerging Role of the Director in Chinese Xiqu", Asian Theatre Journal, Fall 2007
-
William P. Alfrod
安守廉(William P. Alford),1970年毕业于阿姆何斯特学院,1972年毕业于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1974年获耶鲁大学中国研究硕士学位,1975年获耶鲁大学中国历史硕士学位,1977年获哈佛大学法学院JD学位。现任哈佛大学法学院副院长、HenryL. Stimson教授、东亚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并任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兼职教授。研究领域主要为:中国法律和法律史、比较法、东亚人权研究、国际间科技交流和国际贸易法。安守廉教授不仅以研究中国法著名,而且在国际经济法领域有重要的影响。
-
Jerome A. Cohen
Jerome Alan Cohen,孔杰荣,杰罗姆·艾伦·柯恩,生于1930年07月01日,著名中国法研究专家,哈佛大学法学院原副院长、现纽约大学法学院教授。1951年,获耶鲁大学文科学士学位。1951—1952年,作为富布莱特学者在法国里昂大学学习,此后进入耶鲁大学法学院,于1955年获法学博士学位。2005年初在纽约大学法学院创建亚洲法律研究中心并担任首届主任。他对中国现代法律的发展与完善也作出了重要贡献,如倡导中美之间在法律和其他方面的友好合作与交流、积极协助中国当代的法律改革、培养大量专长于中国法的海外学者和律师等。
-
Pamela Kyle Crossley
柯娇燕(Pamela Kyle Crossley 1955- ),美国达特芧斯学院历史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清史、中国近现代史、比较历史和全球史。主要著作:《孤军:满洲三代家族与清世界的灭亡》《世界史:地球及其人民》《全球社会:1900年以来的世界》
-
Mark C. Elliott
欧立德教授(Mark C. Elliott)早年在耶鲁大学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从那时起就开始致力于东亚研究。他曾经在中国台湾、中国大陆,以及日本学习生活多年,1993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博士学位。他现在是哈佛大学东亚系讲座教授,是内亚与阿尔泰研究博士委员会成员,历史与东亚语言博士委员会主席。主要著作:《满洲之路:八旗制度与清代的民族认同》《乾隆皇帝》等
-
Joseph W. Esherik
周锡瑞(Joseph W. Esherick),生于1942年,美国人。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教授。师从于费正清、列文森和魏斐德。1966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校区毕业。他是当今美国的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中最有成就的学者之一,他的《义和团运动的起源》一书于1987年出版后,立即博得了国际学术界的重视。先后获得美国的中国学研究的两个最高奖——费正清奖和列文森奖——以及加州大学伯克莱奖。著作有:《现代中国:一部革命的历史》、《中国的改良与革命:辛亥革命在两湖》、《中国地方精神与主导形式》等
-
Dale Hoiberg
《不列颠百科全书》编辑,Quantative Analysis of Culture Using Millions of Digitalized Books
-
Gail Hershatter
贺萧(Gail Hershatter),曾求学于美国汉普郡学院、中国南开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获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曾任美国亚洲研究学会主席,现为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历史系自身讲座教授。著有《天津工人,1900-1949》,《个人的声音: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妇女》,《危险的愉悦:20世纪上海的娼妓问题和现代性》,《中国妇女在漫长的20世纪》,《记忆的性别:农村妇女和中国集体化历史》等。
-
David M. Lampton
美国政治学学者大卫.兰普顿是著名的中国问题研究专家,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国研究项目主任、教授,此前曾先后担任美国企业研究所中国政策项目主任、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主席以及尼克松中心、中国研究项目负责人。1946 年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利亚州格伦代尔市,1968年和1971分获斯坦福大学学士和硕士学位,I1971年至1974年,大卫.兰普顿继续在斯坦福大学攻读政治学博士,1973年至1974年,大卫.兰普顿在密歇根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博士后研究.主要著作:博士论文《中国的公共卫生政治:1949-1969的》,《通往权力之路:当代中国的精英流动》,《跟随领导者——治理中国》。
-
Mark Edward Lewis
陆威仪(Mark Edward Lewis),斯坦福大学李国鼎中国文化讲座教授,美国著名的中国古代史专家。著有《早期中国的写作与权威》《早期中国的空间构造》《世界性的帝国-唐朝》等。《哈佛中国史》的作者之一。他的研究关注中国文明的不同方面,以政治的、社会的层面来考察中国问题。
-
Perry Link
林培瑞(Perry Link,1944年-),毕业于哈佛大学。美国著名汉学家,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荣誉教授。现为加利福尼亚大学河滨分校校长特聘讲座教授。 林培瑞学术涉猎广泛,主要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社会史、大众文化、20世纪初中国的通俗小说、毛泽东时代以后的中国文学。精通中文、法文、日文。是美国汉学家中与中国社会联系最为密切的一位"中国通"之一。 林培瑞亦是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第一位拜师入门的洋弟子,也是当时全世界第一位可以用字正腔圆的京腔登台讲相声的洋人。多年来从事我国相声的研究。也是"文革"后较早到天津访问曲艺界的外国学者之一 生于纽约州,父亲是纽约州立大学历史
-
Emily Martin
艾米莉·马丁(Emily Martin)生于1941年,1971年在康奈尔大学取得博士学位,现任纽约大学社会文化人类学教授。早年她曾经在台湾做过以仪式和政治为主题的田野研究(以Emily Martin Ahern为名出版过《中国仪式与政治》等专著)。是一名重要的女权主义人类学家和STS(科学技术的批判研究)领域的权威学者, 主要著作有:《FlexibleBodies:Tracking Immunity in American Culture from the Daysof Polio to the Age of AIDS》和《The Woman in the Body:A Cultural
-
Thomas A. Metzger
墨子刻 (ThomasA.Metzger),1933年出生于德国的一个犹太家庭,其祖父是一位富有的商人,父亲则是一位哲学家,曾师从现象学大师胡塞尔。二战期间因希特勒对犹太人的迫害,墨子刻全家移居美国,定居波士顿。他在芝加哥大学获得本科学位,自美国陆军乐队服役后,又进入华盛顿乔治敦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并最后取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现为知名中国学家、任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资深研究员。 主要著作有《清朝官僚体系的内在组织:合法的、标准化的、沟通的因素》、《摆脱困境--新儒学与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等。
-
Peter C. Perdue
Peter C. Perdue (濮德培),哈佛大学博士,曾长期执教于麻省理工学院历史系。现任耶鲁大学历史系教授。当今美国最重要的中国史家之一,也是中国环境史的早期开拓者之一。1987年出版的 Exhausting the Earth: State and Peasant in Hunan, 1500-1850,虽然主要关注社会经济史,已经有很大程度上具有环境史的特征,也被人认为是中国环境史的开山之作。2005年出版的China Marches West: The Qing Conquest of Central Eurasia是中国边疆史,同时也是环境史的巨作。目前的研究是标准
-
Elizabeth J. Perry
裴宜理(Elizabeth J. Perry),女,1948年出生于上海。现任哈佛大学政治系讲座教授、哈佛燕京学社社长。 1969年获威廉.史密斯院政治学学士学位,1971年获华盛顿大学政治学硕士学位,1978年获密歇根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1972年起,先后执教于密歇根大学、阿里佐那大学、亚利桑那大学、华盛顿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佛大学。1997年起,任教于哈佛大学政治系,并先后出任费正清研究中心主任及亚洲研究学会主席。现任哈佛大学政治系讲座教授、哈佛燕京学社社长。 裴宜理教授主要致力于中国近代以来的农民问题、中国工人运动、中国社会和政治、美国的中国问题等研
-
Kenneth Pomeranz
The Making of a Hinterland: State, Society and Economy in Inland North-China 1853-1937; The Great Divergence: China, Europe, and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World Economy; etc.
-
Nathan Sivin
席文(NathanSivin,1931—),国际著名科学史家,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社会学系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荣誉研究员。作为李约瑟之后“第二代”学者中的杰出人物,席文对中国科技史研究影响深远。2008年第12届国际东亚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研讨会上特设了“席文教授荣誉日”,以表达对他的敬意。 著有精选论文集《中国古代科学》(1995)和《中国古代的医学、哲学和宗教》(1995),《授时:1280年中国的天文学改革》。
-
JonathanD.Spence
The Search for Modern China; Mao Zedong; Gate Heavenly Peace, the Chinese and their Revolution; etc.
-
Richard Stamps
Co-author: The House in the Grove; etc.
-
Joanna Waley-Cohen
衞周安女士是上海纽约大学教务长。她也是纽约大学历史学Julius Silver教授,自1992年起在纽约大学教授与中国历史有关的课程。作为教务长,她全面负责学校的学术事务,包括设定教学战略和重点,招聘师资,指导科研,管理教学团队等。衞周安教授拥有剑桥大学中国研究学学士(1974年)与硕士(1977年)学位,剑桥大学格顿学院成员,后在耶鲁大学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1987年)。她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近代早期中国历史、中国与西方、中国的帝国文化等,曾获美国学术团体协会档案与博士后学者奖、纽约大学戈达德与总统学者奖、耶鲁大学奥林军事与战略史学者奖等众多荣誉和奖项。衞周安教授著作颇丰,包括《中国
-
Roy Bin Wong
王国斌(R.Bin Wong),美籍华裔,现任洛杉矶加州大学(UCLA.)的亚洲研究所所长,本科毕业于密歇根大学经济学系,后进入哈佛大学,师从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先生和孔飞力先生,在中国史与欧洲史均极有建树。王国斌教授辗转于经济学和历史学之间,用历史学解读经济学,用欧洲史解读中国史,是崛起的"加州学派"之中坚。著有《转变中国:历史变化和欧洲经验之局限》(China Transformed: Historical Change and the Limits of European Experience,1997年)等。
-
Timothy C. Wong
黄宗泰(TimothyC.Wong,1941年1月24日-)美国华裔汉学家、文学理论家,主要研究中国语言文学,名誉教授。 1974年至1985年,在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任教。 1995年至2002年,回到亚洲研究中心担任主任。现在在国际文学和文化学院教授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的中国文学。他专注于对王朝和现代中国小说传统的研究。主要著作:《吴敬梓》(Wu Ching-tzu,Twayne Publishers,1978)《星期六故事:20世纪中国通俗小说》(Stories for Saturday: Twentieth Century Chinese Popular Fiction,University
-
June Li
Creating Liu Fang Yuan, the Huntington Chinese Garden; Treasures through Six Genertions: Chinese Paintings & Caligraphy from the Weng Collection; etc.亨廷顿图书馆中国园部长、展览的负责人李关德霞
-
Charles Mason
亚太博物馆馆长曼森(Charles Mason)
-
Janet Baker
Exhibitions: Immpressionist and Modern Masters from the Cleveland Museum of Art Through Beijing, Tokyo & Seoul; Masterpieces of Early Chinese Paintings & Caligraphu in American Collections; etc.
-
Anne Shih
施刘秀枝女士目前是南加州圣塔安纳市宝尔博物馆(Bowers Museum)的董事长、首位华裔董事长,中华文化艺术协会会长,2017年喜获“埃利斯岛杰出移民荣誉勋章”。筹组8个中国文物展:故宫珍宝展,南京文物展, 西藏文物展,陕西文物展,中国盛世文物展等。
-
Jams C.Y. Watt
屈志仁(James C.Y. Watt)(1936~),广东番禺人,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亚洲艺术部主任。牛津大学皇后书院(Queen’s College)物理系毕业,硕士学位。 1960年返回香港大学,师从饶宗颐教授,先后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文物馆创馆馆长、美国波士顿美术馆亚洲部主任、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亚洲艺术部主任。 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25年间,策划和布置了数个大型展览,特别是2004年的 “走向盛唐” 展 (The Dawn of Golden Age)和2010年的“忽必烈的时代 ”展 (The World of Khu-bilai Khan), 被誉为中国古代艺术与考古
-
Maxwell K. Hearn
何慕文 (Maxwell K.Hearn)是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亚洲艺术部主任、道格拉斯·狄龙研究员,著有:《中华瑰宝: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珍藏》(1996),《溪岸漫步:王季迁家藏国绘画》(1999,与方闻合著),《文人山水:玛丽-海伦和盖·维尔夫妇的国画收藏》(2002)。
-
Joseph Chang
Exhibit: Phatoms of Asian Contemporary Awakens the Past, etc.
-
Peter Keller
-
Steven koblik
Steven Koblik从2001年至2016年担任亨廷顿图书馆的第7任总裁。 之前,Koblik先生担任里德学院院长近十年。 1989年,在波莫纳学院和克莱蒙特研究生院担任历史教授多年后,他被任命为斯克里普斯学院院长。 他拥有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学士学位,斯德哥尔摩大学的国际关系硕士学位以及西北大学的博士学位。
-
Schaberg david
自2012年7月起,担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人文学院院长,主要研究领域是先秦时期的中国史学和思想、中国诗歌以及汉语,希腊语和拉丁语的比较文学。英译《左传》。
-
Clayton Dube
南加州大学中美研究所的负责人,国家亚洲教学联合会的主任。Sage Publications《现代中国》期刊的副主编,他的研究领域是中国自1900年以来的经济和政治变化是如何影响小城镇人民的生活的,美国人和中国人如何相互看待,以及政府如何影响这些观点。
-
Elizabeth wichman
魏莉莎(Elizabeth Wichmann-Walczak),1951年出生,英语京剧开创者,戏剧学家。美国夏威夷大学戏剧系教授、亚洲戏剧部主任。她以研究京剧音乐的论文获得了夏威夷大学哲学博士。喜爱中国文化艺术,致力国际文化交流。1979年至1981年在南京大学留学,专攻京剧艺术,并拜梅派名旦沈小梅为师。1980年,在南京演出《贵妃醉酒》,将英文京剧表演搬上西方舞台,开风气之先。曾翻译编导《凤还巢》、《玉堂春》、《沙家浜》、《四郎探母》、《秦香莲》、《铡美案》、《杨门女将》等全本英语京剧。
-
John W. Olsen
John W. Olsen现任中央和内亚考古学宗喀巴大学基金会执行主任; 俄罗斯科学院领先的科学研究员,西伯利亚分院,新西伯利亚考古和人种学研究所研究员; 北京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古生物学与古人类学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John W. Olsen还担任西藏拉萨牦牛博物馆的外国专家以及蒙古 - 俄美联合考古探险联合主任和中国科学院周口店国际古人类研究中心联合主任。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人类学教授,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家,著有《今天中国考古学的实践》。
-
David Shambaugh
1953年1月18日出生,美国汉学研究者和中国问题专家,密歇根大学政治科学博士,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政治学和国际关系学教授。 1996年来,沈大伟担任乔治·华盛顿大学政治学和国际关系学教授,主管亚洲研究中心,并担任中国政策研究项目主任。从1998年至今,他还一直担任布鲁金斯学会外交政策研究项目的高级研究员。他的主要著作是《中国的军事现代化:进程、问题与前景》、《美丽的帝国主义者》、《权利转换:中国和亚洲的新动力》。
-
Natasha Heller
Natasha Heller 在文化和思想史的背景下研究中国佛教。 她的研究包括前现代时期(10至14世纪)和当代时期。 她曾在“宗教史”,“哈佛亚洲研究期刊”和“物质宗教”等期刊上发表过文章。著有《明代宗教仪式记录》
-
Richard Strassberg
汉语教授,主要研究前现代中国文学和文化。 包括古典汉语,小说和散文; 前现代叙事和戏剧; 神话与超自然; 旅行写作和园林文化。用英文翻译过《山海经》。
-
Bettine Birge
南加州大学东亚语言文化学院,著有《宋元妇女、财产与儒家反应》Writing the South Seas: Imagining the Nanyang in Chinese and Southeast Asian Postcolonial LiteratureSinophone Studies: A Critical Reader (with Shu-mei Shih & Chien-hsin Tsai)
-
Brian Bernards
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东亚和东南亚之间以及这些地区的华语和非华语社区之间跨文化接触和跨语交流。《华语语系考证:挑剔的阅读者》 “ Writing the South Seas: Imagining the Nanyang in Chinese and Southeast Asian Postcolonial Literature.“” Seattle, WA: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译为:写中国南海:从中国和东南亚后殖民文学想象南洋)
-
Fabio Lanza
1998年在意大利威尼斯出生并长大,并于1998年搬到美国。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历史学研究专家,特别关注政治活动和城市空间。 他通过电影,回忆录和虚构的叙事作品教授现代中国和现代东亚的入门课程。
-
Lawrence J. Lau
刘遵义(Lawrence J. Lau) ,1944年12月出生于贵州遵义,籍贯广东潮州,后移居香港。是世界计量经济学会院士、台北中央研究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1964年取得美国斯坦福大学物理及经济学理学学士学位,并先后取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硕士和博士学位。1966年起任教于斯坦福大学经济系,1976年晋升为讲座教授,1992年出任该系首任李国鼎经济发展讲座教授。1992年至1996年,担任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共同主任(Co-Director)。1997年至1999年,担任斯坦福经济政策研究所主任。2006年获斯坦福大学颁授李国鼎经济发展荣休讲座教授衔。2004年至2010
-
Sarah Allan
艾兰(Sarah Allan),生于美国,先后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和柏克莱分校学习中文,1974年获博士学位。1972年始在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任教,1995年夏始任美国达特默思学院教授。她研究甲骨文,青铜器,竹简,在亚非学院长期教授中国古代哲学文献,对先秦的文献、考古、思想和文化颇多涉猎,她从哲学史出发而着重于哲学问题的探索。除参预整理和编撰《英国所藏甲骨集》,对中国青铜器也有很大研究,她曾同李学勤合著《欧洲所藏中国青铜器遗珠》一书。另著有《龟之谜: 中国早期的神话、艺术与宇宙》。
-
John Balcom
陶忘机(John Balcom),美国著名汉学家、翻译家,毕业于明德学院,目前任教于蒙特利国际研究学院翻译及口译研究院,国际译联文学翻译委员会委员,曾是美国文学翻译家协会(American Literary Translators Association )主席。曾翻译台湾科幻小说、诗歌、儿童文学,以及大陆作家曹乃谦《到黑夜想你没办法》、李锐《无风之树》、金宇澄《繁花》等。
-
Allan H. Barr
牛津大学中文博士、美国波莫那学院现任教授, 1977年毕业于剑桥大学中文系,1979年到1980年间,在复旦大学进修,1983年获牛津大学博士学位。现任美国加州波摩纳学院亚洲语言文学系教授。主要从事蒲松龄及其《聊斋志异》、明清文言小说等方面的研究。
-
Victor Henry Mair
梅维恒。现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及人类学博物馆顾问,研究范围包括中国语言及文学、考古、比较文化研究。香港大学中文系客座教授。 早年毕业于达特茅斯学院后,于1965年加入美国和平队(US Peace Corps),在尼泊尔服役两年。1967年秋,进入华盛顿大学学习印度佛经、中印佛教、藏文及梵文。翌年,他留学英国伦敦学院亚非学院,学习梵文。后他报读哈佛大学东亚语言及文明系博士学位课程,以敦煌唐代变文为论文题目,并于1976年获得该系博士学位。 1976-1979年三年间,他在哈佛大学东亚语言及文明系担任助理教授。1979年起,他任教于宾夕法尼亚大学东方研究系(现称亚洲及中东研究系)
-
Orville H. Schell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新闻研究生院担任院长和教授,亚洲协会美中关系中心的主任著作:The China Reader; Empire:Impression of a Revolution, etc.
-
Burton Watson
1925年生于纽约,1956年自哥伦比亚大学取得博士学位。曾以福特基金会海外学人的身份在日本京都大学从事研究,并先后在京都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及斯坦福大学教授中国及日本语文。译丛顾问团创始成员之一,1989-90间荣任译丛学人。专注于中日文学的翻译与研究,出版著作已逾20册。其翻译后汉书、诗经及李白、白居易及陆游的诗作,1979年荣获哥伦比亚大学翻译中心金牌奖章;1981年荣获“笔”(PEN)翻译奖项。目前旅居日本。主要著作:Cold Mountain: 100 Poems by the T'ang poet Han-Shan(《寒山诗100首》)(1962)、Su Tu
-
Joshua Goldstein
Joshua Goldstein教授自2005年以来一直在南加州大学任教。他曾在富兰克林和马歇尔学院担任助理教授5年,并于2002年在耶鲁大学担任访问教师。他于1998 - 1999年在麻省理工学院讲学。此外,Goldstein教授还担任《中国学术》和《中国历史评论》的编委。
-
George Hayden
著有《现代中国戏剧》
-
Dominic Cheung
原名张振翱,客籍惠阳人,早年于九龙华仁书院中学毕业,台湾国立政治大学西语系学士,美国杨百翰大学英文系硕士,台北医学大学特聘讲座教授;美国南加州大学东亚语言文化系及比较文学系教授西雅图华盛顿大学比较文学博士,现任教美国南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东亚语言文化系及比较文学系。曾获台北“中国时报”文学奖 (叙事诗首奖)、国家文艺奖、中兴文艺奖。著作近五十种, 英文著作有:Feng Chih: A Critical Biography (1979)The Isle Full of Noises: Modern Chinese Poetry fro
-
Sonya Lee
Sonya Lee博士是南加州大学中国艺术与视觉文化副教授,她在艺术史,东亚语言文化系和宗教系担任联合任命。 作为前现代中国宗教艺术和建筑的专家,李博士广泛发表了中国佛教的物质文化。 她的研究兴趣还包括古丝绸之路的物质文化,艺术与生态,亚洲艺术收藏和文物保护。著有《中国视觉文化中的佛之死亡》
-
Audrey Li
李艳惠教授是美国南加州大学(南加大)语言学博士,现为南加大语言学系及东亚语言文化学系合聘教授。李教授曾任美国中文教师学会会长、南加大东亚语言文化学系系主任,并且为美国中文教师学会及国际中国语言学会终身会员,现正担任国际中国语言学会会长。李教授二十多年来受益于南加大的资助和美国教育部及其他单位多项赞助计划,致力于语言教学发展以及理论语言学研究,将理论语言学以及语言习得理论的研究介绍应用于语言教学。理论语言学研究方面主要在形式语言学理论的架构中研究多项议题,包括语序、句子及名词短语结构、指称依附关系、量化范距、删略结构、论元结构等各种语法语义以及句法和语义、语音接口的问题等。重要着作包括Cambr
-
Simpson Andrew
著有《亚洲人语言与国民身份》
-
Hongyin Tao
陶红印教授于加州大学圣塔巴巴拉分校获得语言学博士学位,曾在华中科技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美国康奈尔大学以及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暑期学院)等校任教,现任洛杉矶加州大学亚洲语言文化系及应用语言学系教授、中文部主任,同时兼任美国教育部资助的宾州州立大学高级汉语教学研究项目主任、美国中文教师协会理事、《汉语语言和话语》国际杂志执行主编、《汉语语言和话语研究》国际丛书系列执行主编以及美国《中文教师学会学报》、《当代语言学》等多个杂志编委,是国际英语语料库(ICE)美国部分共同主持人。主要研究成果包括《汉语口语的单位》、《当代社会语言学》等,在国际国内专业杂志上发表80余篇论文,多数刊
-
Shu-mei Shih
著名学者。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比较文学系、亚洲语言文化系及亚美研究系合聘教授,2013年起,同时担任香港大学中文学院陈汉贤伉俪讲座教授。国立台湾师范大学英文系学士,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UCSD)文学系硕士,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比较文学系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文学、亚美文学和华语语系文学,以跨国女性主义、比较弱势话语、现代主义、(后)人文主义和(后)殖民主义为研究重点。主要著作有《现代的诱惑:书写半殖民地中国的现代主义(1917-1937)》(2001,中译本2007)、《视觉与认同:跨太平洋的华语表达》(2007,中译本2013)等。
-
Philip Alden Kuhn
孔飞力(Philip Alden Kuhn,1933年9月9日~2016年2月11日),出生于英国伦敦。1950年考入哈佛大学。美国著名汉学家、哈佛大学历史讲座教授、东亚文明与语言系主任,以研究晚清以来的中国社会史、政治史著称。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孔飞力转向海外华人移民史研究。曾任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主任、芝加哥大学远东语言文化系主任。主要著作:《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1796-1864年的军事化与社会结构》谢亮生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叫魂:1768年的中国妖术大恐慌》, 陈兼、刘昶译,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陈兼、陈之宏译
-
Stephen Owen
宇文所安,1946年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美国著名汉学家。他从小就对诗歌感兴趣,在巴尔的摩市立图书馆,宇文所安第一次接触到中国诗歌,并迅速与其相恋,至今犹然。1972年,宇文所安获得耶鲁大学东亚系博士学位,随即执教耶鲁大学。他的作品翻译介绍到中国来的有:《初唐诗》、《盛唐诗》、《中国"中世纪"的终结 中唐文学文化论集》《晚唐诗 827-860》《追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往事再现》、《迷楼 诗与欲望的迷宫》,以及最近的《中国文论》和《他山的石头记》等。
-
Ronald Egan
艾朗诺(Ronald Egan),1948年生,现任斯坦福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化系教授。19岁师从白先勇先生学习中文,1971年入哈佛大学,开始研究中国文学,尤以《左传》为主。1976年获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博士学位。曾任斯坦福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化系主任、孔子学院汉学教授,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东亚语言与文学系教授等职,主要研究方向为古代中国文学与历史。他曾用英语选译钱钟书的《管锥编》,出版Limited Views: Essays on Ideas and Letters by Qian Zhongshu (1998)一书并撰写《剑桥中国文学史》(The Cambridge His
-
Stephen C.Angel
安靖如,1964年出生,美国纽约州人。1987年获耶鲁大学东亚研究学士学位;1994年获密西根大学哲学系博士学位。自1994年起在美国维思里安大学教书;曾为哲学系主任,东亚学院院长;现任东亚研究弗里曼讲席教授与哲学教授。研究方向有中国哲学、儒学、宋明理学、政治哲学、伦理学与比较哲学,曾为富布莱特访问学者。安靖如教授现在清华大学哲学系当博古睿研究员(BerggruenFellow)(2016-2017年)主要著作:《人与中国思想:一种跨文化的探索》《圣境:宋明理学的现代意义》(Oxford,2009),中文译本在2017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推出。《当代儒家政治哲学:进步儒学发
-
Emily
高校教材《当代美国社会与文化》译著《美国当代媒体文化与殖民历史残留》
-
David S.Nivision
倪德卫(David S. Nivison )1923年生,美国汉学家,斯坦福大学荣休教授,对中国古代思想史、西周系年都有深入研究,擅长做文献学精细分析以及哲学的细密思考。在哈佛大学获得中文博士学位。他最早的中文老师是杨联升和洪业。在斯坦福大学,他最初担任中文教授,后来同时受聘于三个系:哲学系、宗教研究系和东亚语言系 他在哲学领域的主要贡献是将分析哲学应用于中国思想的研究。 代表作有《章学诚的生平及其思想》(1966年)、《西周诸王年代研究》等。
-
Robert G.Henricks
韩禄伯1943年12月15日生于美国东部宾夕法尼亚州的卡塔维萨,现为美国达慕斯大学的宗教学教授。 1968-1970年,他在宾州州立大学哲学系任系主任的行政助理 从1973年起,他在威斯康星大学的附设课程班讲授中国文学。 1974-1976年,任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讲师,讲授宗教研究、人文科学与汉语等课程。获得博士学位以后,他受聘于达慕斯大学。 1976至1982年,任宗教学助教授;1982年获终身聘用资格,被擢为宗教学副教授 1986至1987年,任达慕斯大学亚洲研究计划执行主席;1988年升任宗教学教授 1992-1995年,任达
-
Jonathan Christian Stalling
美国诗人、评论家,已出版六部关于诗歌、评论及翻译的著作生于1975年。小时候随继父学习中国传统文化。13岁学习中文。1995年就读于北京大学,随后,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就读中文专业,1998年获得荣誉学位。2000年他毕业于爱丁堡大学文化理论专业。2006年取得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分校民族志诗学博士学位(并成为民族志诗学的McNulty研究员)。2006年起,石江山担任俄克拉荷马大学的文学教授,讲授的课程涉及东西方诗学、中国文学、跨太平洋文学与批评、后现代诗学等。专攻现代美国和东西方诗学,比较文学和翻译研究。 同时也是“今日中国文学”的联合创始人和编辑。2015年度北京大学“驻校诗人”
-
Junko Yokota
美国国家路易斯大学(芝加哥)国家教育学院阅读与语言名誉教授,横田博士曾获得过弗吉尼亚州汉密尔顿国际多元化文学与阅读贡献奖,2015年美国凯迪克奖评委会主席。
-
萨姆·奎诺内斯
萨姆·奎诺内斯是畅销书 《梦之地 :美国鸦片药物泛滥危机的真实故事》(Dreamland: The True Tale of America's Opiate Epidemic)作者,本书获得了2015年国家图书评论奖(National Book Critics Circle Award), 本书出版后引起了美国国内大量关注,美国国会就此还邀请作者参加了国会听证会,来讨论如何处理此公共安全问题。萨姆·奎诺内斯1958年出生于加利福利亚州, 曾任职《洛杉矶时报》记者,之后还为美国《国家地理》,《纽约时报》《洛杉矶杂志》等撰写文章。
-
马克·克莱曼
马克·克莱曼(Mark Kleinman)是纽约大学公共政策教授,2015年他成为了(Marron Institute of Urban Management )犯罪与公正项目的主任,近年作品有《毒品与毒品政策指南》(Drugs and Drug Policy: What Everyone Needs to Know ,牛津大学出版社,2011),《大麻合法化指南》等。(Marijuana Legalization: What Everyone Needs to Know,牛津大学出版社,2016)
-
倪豪士
倪豪士(William H. Nienhauser)是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中国古典文学教授,最早在德国学习,后师从柳无忌。1973年从印第安纳大学获得博士学位。获得过伍德罗·威尔逊国家基金学术金(Woodrow Wilson National Fellowship Foundation ),美国学术团体协会(American Council of Learned Societies ),美国国家人文基金会奖(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Humanities ),富布莱特计划(Fulbright Program),日本国际交流基金(Japan Foundation
-
David Price
大卫 普莱斯(David Price)的作品(The pixar touch: The Making of a Company)被华尔街评为“2008年度最佳书”,以及被Fast Company and Library Journal 评为了“年度最佳商业书”(Best Business Bokk of the Year),他之前的作品"詹姆斯敦爱恨录"(love and Hate in Jamestown)被纽约时报评为"年度著作"(Notable Book of the Year)。
-
斯图尔特·伊赞思特
斯图尔特·伊赞思特(Stuart Elliott Eizenstat)从1993年到1996年是美国驻欧洲外交官,1999年至2001年为美国财政部副部长。从1977年到1981年为美国总统卡特的国内政策顾问,为中美关系正常化做出了贡献,其新书 《总统卡特:白宫岁月》(President Carter: The White House Years)在2018年出版,中文书的国内出版事宜被中国文化译研网牵头推动。
-
詹姆斯·布拉德利
詹姆斯·布拉德利 (James Bradley)。出生于1954年,来自威斯康辛州,美国作家。其作品《父辈的旗帜》(Flags of Our Fathers)列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榜有46周, 后被美国著名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拍摄成同名电影,第二本书《飞行者》(Flyboys: A True Story of Courage)也是纽约时报畅销书。2009年,《The Imperial Cruise》又是畅销书,而最新的一本书《China Mirage: The Hidden Story of American Disaster in Asia 》则聚焦于从19世纪初在鸦片贸易最高峰到第二次世界大
-
托马斯· 格勒兹
托马斯· 格勒兹1954年出生于日本,毕业于纽约大学的中东研究系,其掌握德语,土耳其语,阿塞拜疆语,俄语等。除了写作出版了10多本书外,他还是制片人,为美国电视台PBS 制作过'Rights & Wrongs' 节目, 之后还为BBC做过节目。2010年他组织来自土耳其,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的学生去中欧实地学习。期间团体被阿塞拜疆外交部长,土耳其能源部长接见,时任格鲁吉亚总统 MIKHAIL SAAKASHVIL也表达了关切并与学生们交谈。
-
乔恩· 马提亚· 德特曼
乔恩· 马提亚· 德特曼是弗吉尼亚联邦大学卡塔尔分校教授,同时也是Review of Middle East Studies的副主编。之前他在德国柏林的东方研究中心,柏林自由大学,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伦敦大学和沙特国王大学工作 过,之后在利亚德的费瑟国王伊斯兰研究所做访问学者。 出版的作品有:《阿拉伯世界的航天科技:中东的宇航员,观测站与民族主义》(Space Science and the Arab World: Astronauts, Observatories and Nationalism in the Middle East. London: I.B.Tauris, 2018),和《
-
Andrew Mok
安迪在大中华区作为一名投资者、企业家和政策分析师崭露头角。他是上世纪90年代初加入晨兴投资的首批投资专业人士之一,在那里,他帮助制定了晨兴投资集团的投资战略,并在投资后期的管理中在医疗、媒体、教育等领域的投资组合公司发挥了关键作用。随后,他加入兰德公司(RAND Corp),在扎尔梅•哈利勒扎德(Zalmay Khalilzad)(前美国驻阿富汗、伊拉克和联合国大使)的领导下,帮助研究和出版了《美国与崛起中的中国:战略和军事影响》(the United States and a Rising China: Strategic and Military)一书。安迪目前是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CC
-
Buck Perley
裴百歌在纽约市出生和长大,但他的夏天是在纽约州北部的阿迪朗达克度过的,在那里他发现了自己对长途远足和旅行的热爱。2005年高中毕业后,巴克在大学前休息了一年,徒步穿越了阿巴拉契亚山,耗时5个月,然后开始了他的第一次中国之旅,北京和香港耗时3周,在云南大山里完成了10天徒步旅行。2010年,他从多伦多大学经济学和汉语言与社会专业双学位毕业,不久便移居中国,在那里从事了6年的市场营销和网络开发工作。巴克后来搬回了美国,和他现在的妻子马艾妮住在一起。
-
Ronald G. Knapp
那仲良(Ronald G.Knapp),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新帕尔茨分校地理系杰出教授。曾编著有关东南亚和中国历史地理与人文地理的图书近20种。自1965年以来,他一直从事中国农村的文化和历史地理的相关研究,并长期在中国农村地区进行调查研究。他撰写的《中国传统乡村建筑》,是第一本向西方读者介绍中国本土建筑的英文图书。他的其他获奖作品有《中国房屋:民族的建筑遗产》《中国桥梁:中国过去的居住建筑》《中国古玩:古董·工艺品·收藏品》《美国廊桥》等。其中,即将出版的《中国廊桥:水上的建筑》是《美国廊桥》的姊妹篇。
-
Trina Boice
畅销书作者Trina Boice出版了23本书。她是杨百翰大学(Brigham Young University)的教授,教授学习英语的国际学生。她于2004年荣获“加利福尼亚州年度最佳母亲”奖,并有4个儿子。 Trina已经在中国进行了多次演讲,并且非常热爱这个国家!她还在中国各地的冬季和夏令营教英语,目前她正在学习普通话。她曾是一家国际公司的全国营销总监,并在华盛顿特区担任国会议员的立法助理。她还曾在圣地亚哥担任KPBS的政治记者。她说流利的西班牙语,喜欢学习其他文化,并有一个受欢迎的旅游网站和YouTube频道。她是几个网站的电影评论家,每周五都可以在剧院找到她。
-
Scott Pruett
Scott Pruett (溥仁)是一位在中国北京(杭州女婿)生活了十多年的美国表演艺术专业人士,一个对于中国从向往、好奇到深入中国普通人的生活、受困于文化差异、直至真正了解中国人的话语方式、习俗和文化传统的作者。他拍摄过三部中国的主旋律电影(《通道转兵》、《受降前夕》和《领袖1935》)、在人民大会堂登台参加首映式。在中国第一次做爸爸后,基于对中国的热爱,为自己的儿子选择了中国国籍,陪伴自己的中美混血儿子在中国十年,积攒了众多对教育的体察和感悟。自1994年开始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化,Scott曾在CCTV和《环球时报》担任外籍专家,并且致力于中国题材的文学创作,其合著的《爱之道——跨国情侣的中
-
Stefan Franzen
虽然生于美国,但Stefan Franzen教授游历过很多国家,包括中国。他目前为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化学教授。过去15年间,Stefan教授经常前来中国交流、讲学。2009年,Stefan被浙江大学授予“光彪讲席教授”席位。其著有《英文科学论文写作艺术》一书,汇集了他在多年的科研写作和学术审稿期间的英文写作经验和心得,是一本为中国科研工作者量身定做的英文写作指南。除了研究化学反应,Stefan对跨文化交流,尤其是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有着浓厚的兴趣。
-
Aaron Anthony Vessup
阿龙·维萨普1970年入围美国“全国演说家”,在美国多所学校担任教授,2002获得荣誉退休教授表彰。曾先后在中国三个省担任英语教学专家长达16年,教授英语口语、写作、西方文化等课程。曾获得“吉林省优秀外国专家”称号。出版的图书包括《文化交流之外》《文化协调》《文化融合》《美国黑人在中国》和五本诗集(《双刃剑》《一心一意》、《泥土之歌》《烈火与欲望》《孔夫子之歌》《爱的元素》。阿龙·维萨普热爱旅行,多次参加个人国际影展,还为多家旅游杂志撰写文章,发表摄影作品,出版了两部摄影作品集《打火机》和《视觉悬念研究》。至今,阿龙·维萨普担任《北京周报在线版》和《英语学习》杂志担任撰稿人。
-
David Pickus
David Pickus, 美国芝加哥大学历史学博士,德国莱比锡大学博士后出站,现为浙江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曾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首席讲师)等。对中国文化、历史和教育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研究,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做演讲。
-
John William Chaffee(柏文莉)
现任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历史学教授。
-
Frederick Paul Brandauer(白保罗)
曾任香港联合卫理公会传教士(1959-1969年)、香港(基督教研究中心)署理主任(1967年至1969年)、斯坦福大学中文讲师(1972-1973)、华盛顿大学中文助理教授(1973-1978)、亚洲语言文学系主任(1978-1982)、副教授(1978-1997),自1997年起担任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名誉教授。
-
John William Chaffee(贾志扬)
现任纽约州立大学宾汉姆顿分校名誉教授、亚洲及亚洲侨民研究所主任。
-
Bryan Van Norden(万百安)
万百安(Bryan Van Norden),斯坦福大学哲学博士,美国瓦萨学院教授,武汉大学哲学学院讲席教授,曾任耶鲁-新加坡国立大学学院教授、中国中心主任。
-
Thomas DuBois(杜博思)
历任新加坡国立大学历史系教授,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太文化历史语言学院研究员、香港中文大学历史人类学中心高级研究员、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
Frederick Paul Brand
Frederick Paul Brandauer(白保罗,1933.2.14-),美国汉学家,华盛顿大学中文名誉教授。研究中国白话文学。亚洲研究会、美国东方学会、中国宗教研究会会员。
-
Brian Bruya(柏啸虎)
柏啸虎(Brian Bruya,1966年12月22日-),美国东密歇根大学历史与哲学系教授、密歇根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客邀会员。
-
Alison Brysk(艾莉森·布里斯
艾莉森·布里斯克(Alison Brysk, 1960年3月8日-),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全球研究和政治学系的杰出教授。
-
Shana J. Brown(宗小娜 )
宗小娜(Shana J. Brown),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荣誉课程主任兼历史学副教授,中国研究中心成员,是研究亚洲,尤其是现代中国的科学和文化史学家。
-
Katherine Carlitz(柯丽德)
柯丽德(Katherine Carlitz),任匹兹堡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学术事务助理主任。
-
Maggie Bickford(毕嘉珍)
-
Morris Ira Berkowitz
贝科威茨(Morris Ira Berkowitz),博士,美国汉学家,布鲁克大学社会学教授,加拿大亚洲研究学会会员,美国社会学学会会员,皇家亚洲学会马来亚分会会员。
-
Valerie Hansen(韩森)
曾在中国待了三年: 2005-06 年在上海获得富布赖特基金; 2008-09和2011-12任教于耶鲁大学与北京大学的联合本科项目。主要作品有《变迁之神——南宋时期的民间信仰》(Changing Gods in Medieval China, 1127-1276) 、《传统中国日常生活中的协商》、《开放的中国》。


-
国家: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太平洋论坛(Pacific Forum,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成立于1975年,是一家位于夏威夷的非营利性外交政策研究机构。该论坛的计划涵盖当前和新出现的政治、安全、经济和商业问题,并致力于通过与该地区学术、政府和企业领域的领导人进行分析和对话,帮助刺激印太地区的合作政策。 太平洋论坛是一家位于檀香山的外交政策研究机构,专注于印太地区。太平洋论坛成立于1975年,与环太平洋地区的研究机构网络合作,借鉴亚洲的观点,向全球领导人、政府和公众传播项目发现和建议。
3480
-
梦工厂动画有限公司(通常被称为梦工厂动画和梦工厂动画SKG,或简称梦工厂)是一家美国动画工作室,是环球影业的子公司,环球影业是康卡斯特通过其全资子公司NBCUniversal的子公司。它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格兰岱尔,主要制作动画电影、电视节目和在线虚拟游戏。该工作室目前共发行了35部电影,包括《怪物史莱克》、《马达加斯加》、《功夫熊猫》、《驯龙记》、《恶棍》、《巨魔》和《Boss Baby》。1997年,安培林娱乐(Amblin Entertainment)旗下的安培林动画公司(amlimation animation)的一些前校友在梦工厂(DreamWorks studio)的旗帜下成立了安培
4757
-
国家: 美国 网址:http://www.disney.cn/全球闻名遐迩的迪士尼,全称为The Walt Disney Company,取名自其创始人华特·迪士尼,是总部设在美国伯班克的大型跨国公司,主要业务包括娱乐节目制作,主题公园,玩具,图书,电子游戏和传媒网络。 皮克斯动画工作室、惊奇漫画公司、20世纪福克斯、试金石电影公司、米拉麦克斯电影公司、博伟影视公司、好莱坞电影公司、ESPN体育,美国广播公司(ABC)都是其旗下的公司(品牌)。 2018年6月28日,美司法部批准迪士尼以713亿美元收购福克斯大部分媒体资产。11月27日,赌场运营商云顶马来西亚有限公司起诉迪士尼和福克斯公司,并索偿10亿美元。2019年3月20日,迪士尼以713亿美元
4721
-
Western Kentucky University 西肯塔基大学,是一所州立综合性大学,建校于1906年,也是美国南部名校之一,位于肯塔基州的Bowling Green城内,距离"美国乡村音乐之都"--纳什维尔(美国田纳西州首府)仅一小时的车程。Bowling Green位于路易斯维尔市以南110英里、田纳西州纳仕维尔市以北65英里处, Bowling Green城拥有5万人,气候舒适宜人。西肯塔基大学的校园更是以美丽著称,曾被誉为全美环境最优美、规模最大的校园之一。
3829
-
国家: 美国 网址:https://umd.edu/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是位于美国马里兰州的一所世界一流的顶尖综合高等学府。马里兰大学始建于1856年,位于马里兰州的王子乔治郡的大学公园市(City of College Park),距离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13公里(8英里)。所处地域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城市圈。 大学拥有4名诺贝尔奖获得者、7名普利策奖获得者、49位国家科学院院士和数十位福布莱特学者。马里兰大学作为美国最好的20所公立大学之一,是美国中西部知名的十大联盟(Big Ten Conference)成员校之一。被誉为"公立常春藤"(Public Ivy)大学,是世界一流大学象征的北美大学协会61个成员(Association o
3878
-
国家: 美国由John D.Rockefeller三世1956年于纽约创建的亚洲协会多年以来一直是美国人了解亚洲文化、教育机构,也在亚太地区及全球有着广泛的影响。该协会在全世界有着多个分支结构,其中一个就在德州。这座位于休斯敦博物馆区的亚洲协会之德州中心占地面积4万平方英尺,2010年开始建设,2011年秋天完工,2012年向公众开放,成为休斯敦的一个大特色。
3140